焦平每日裡隻不斷深入與“雨山道場”的交互交融,間歇下來時,則習練各種神通本領不輟、十分勤奮。
隻不過,隨著“煉氣化神”大境的第八個小境“道場”修行不斷地深入,他沉浸在道場中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久。
逐漸也就沒時間在做其他事了。
這一日,仿佛是龍王驟生怒,四海陡晃動不休,海上風雨大作,狂暴的水汽逐漸波及陸上,一界皆暗。
風來了,水也來了。
焦平沉浸在“道場”中,突然就忘記了自己的形體,忘記了自己是條蛟龍,仿佛精神脫離了自己身體。
他感到一種超然、明徹的愉悅。
於是他忽然明白,自己這是證得了靜功第五寶境——“坐忘”了。
何謂“坐忘”?
《莊子·大宗師》雲“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謂坐忘。”
忘卻自己形體,拋棄自己耳目(耳謂聰目謂明,即人與外界之聯係),擺脫形體和智能的束縛,與大道融通為一。
這就叫“坐忘”。
在“坐忘”之境中,他隻覺精神不斷深入細微之中,徜徉在此境中三日,突自然而然的就以天下為外,把“天下”這個概念從自己的意識中剝奪出去了。
這就是莊子所說的“外天下”了。
到了第七日,他又自然而然的就把“物”這個概念從意識裡剝落,完全把意識聚焦到了自己的內心中。
這就是“外物”了。
到了第九日,他感覺自己的身體、生命皆為外,聚焦於虛無至小之域。
這就是“外生”了。
到了“外生”,他的意識“朝徹”了。
【朝徹朝者旦也,太陽初升、黑夜與白日之交際也;徹者,通也,達也。】
意識“朝徹”,自然溝通陰陽徹悟,由至小、至無,通於至大、至有之徹悟。
於是可以“見獨”。
【見獨即見“一”。
即如朱子《論孟精義》所引“夫道一而已矣,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無往而非一,此至人所以無己也”。
宇宙之間隻有“獨”,隻有“一”。古往今來所有之人,無一非“我”,皆是“我”之不同化身也;宇宙萬物,無一非“我”,皆“我”之不同存在形式也。】
“見獨”之後,時間不存在了,已經沒有時間的概念了,“無古今”了。
“無古今”,便
能入“不死不生”。
……
“坐忘”之中,意識就像水流自然向低處流動一般,自發“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無古今、不死不生”。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到了“不死不生”時,焦平突感覺“雨山道場”的山脈水脈,就像活轉過來一般化作地龍將自己包裹、牢牢守護在內。
整個“道場”也仿佛化作了一個巨大厚重的祭壇,抬升著自己上天,向著冥冥中的天命叩問,摘下一顆仙人道果來。
陰神與陽神突一齊張口仰吞,於是那冥冥之中、過去未來、無窮時空中自身散落的所有信息,都被抽吸過來吞下。
這一步,就是“煉氣化神”大境中的最後一步、也即是第九小境“玄機”了。
陰神蛟珠作陰魚,陰中生出一點陽,陽神肉殼作陽魚,陽中留有一點陰。
二者合抱,想要化作立體太極,就還差中間的一根“太極弦”,“玄機”就是那根“太極弦”,弦動則太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