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想試試他究竟會不會說,就讓奴婢用錢繞床一圈,讓他不能走出來。
王衍早來看到錢後,對奴婢說“把這些‘阿堵物’都拿走!”
此後錢就有“阿堵物”的彆稱了。
此外還有“乃在牛背”、“賭射殺牛”、“身今少惡”,“白眼兒遂作”等。
這人是晉史之中,絕繞不開的人物。
他在出道之初,曾經十分喜歡談論連橫合縱的遊說之術。
泰始八年時,司馬炎下令百官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尚書盧欽遂舉薦王衍去遼東這個邊境城市當太守、搞外交。
王衍不就,從此絕口再不提縱橫捭闔之術,而是改口談玄養望。
王衍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作子貢,他聲名很大,傾動當世。
他談玄時言必《老》、《莊》,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他談玄有個特點,那就是一旦給人指出錯處,馬上改口,世人謂“口中雌黃”。
“雌黃”就是古代的“塗改液”,有個成語叫“信口雌黃”,就是從王衍這裡來的。
他是個極聰明的,很會經營自己,朝野人士都傾慕他,謂之“一世龍門”。
他崇尚浮華放誕,被許多人讚同,成為了世間風氣,“清談誤國”,以他最甚。
王衍位高權重,卻不思為國,他當官時為了保全自己,讓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彆任荊州、青州刺史,謂為“三窟”。
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這些都是為“琅琊王氏”所安排的後路。
“琅琊王氏”渡江後,能有鼎盛的六朝輝煌,與王衍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家“王與馬共天下”的輝煌功業,王衍就是其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所以王敦在過江之後,經常稱頌王衍公開說“夷甫處眾中,如珠玉在瓦石間”。
王氏的友人,大畫家顧愷之,亦曾作畫稱讚王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
雖然如此,與他當世的人,也不是沒有與此相左的意見。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中記載,王衍在總角之時曾拜訪過山濤。
作彆時,山濤久久目送凝視王衍的背影不放,說道“何物老嫗,生寧馨兒!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世說新語·識鑒》中,名將羊祜也曾說“亂天下者,必此子也”。
恒溫北伐眺望中原時,更是說“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衍就是首禍。
就連滅亡西晉的叛軍首領石勒,也認為王衍是西晉亡國的禍國罪首。
王衍被俘虜時,對石勒辯說自己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又勸石勒稱帝。
石勒怒不可遏,急命左右推出連夜推牆將他壓死,又跟身邊的參謀孫萇說,自己從未見過這麼厚顏無恥的人。
後世的庾翼、陶弘景、房玄齡、賀蘭進明、範寧、蘇軾、蘇轍、劉祁、蔡東藩等不同時代的人物,都曾評價過王衍。
而這些蓋棺之論,大抵都是難逃“清談誤國、欺世盜名”的範疇。
……
“王衍”這個人的生前身後名,焦平前世讀史時就有所了解,此間山濤微不可查的皺眉動作,同樣曆曆在目、觀察在心。
不過焦平並不甚在意。
他認為無論三教九流、還是賢愚忠奸的人物,都是可以接觸、試著打交道的。
隻要懂得采取合適的手段,這些人物也未必不能為我所用。
更未必不能、給自己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