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除了賽季一開始就要往外掏的幾千萬工資外,還有起碼在半個賽季內,超音速都得要入不敷出,一億美金的儲備看起來夠,但抗風險能力就很差了,早點將球隊易主,趁著總決賽期間撈一波門票錢回來,起碼也有一兩千萬呢。
而在楊東和舒爾茲交涉期間,超音速和馬刺的G1也已經打響。
事實證明,外界的預測並不夠準確……
超音速G5能順利拿下湖人,很大原因是來自於櫻木花道超前的繞前戰術,且湖人沒有強悍的替補中鋒,也沒有內線雙塔可以去依仗破解。
可馬刺鄧肯和海軍上將的內線雙塔組合卻將超音速克製得死死的,而且當比賽開始後,馬刺並沒有表現出所有人預測中的極度疲憊來。
兩天的休息時間讓馬刺恢複了不少,至少表麵上還看不出來,也是鬥誌昂揚。
櫻木花道的數據還行,15分11籃板,但對比鄧肯29分18籃板,以及海軍上將的17分9籃板,超音速的內線終究還是被完爆了。
沒辦法,整個聯盟現在也沒人敢說可以在內線贏過雙塔馬刺,小牛不行,就算擁有奧尼爾的湖人恐怕也不行。
而針對超音速跑轟戰術的特點,波波維奇的戰術也是相當具備針對性。
並不特定針對林東,反而是在拚了命的封鎖持球人,這給單核帶隊的超音速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如果是布倫特持球,麵對馬刺的各種夾擊和封鎖,失誤是在所難免的事,林東去拿再多分,也頂不住布倫特時不時的一兩個失誤。
而如果讓林東持球,馬刺雖然封不住,但得分大部分壓力就得堆到超音速的外線來了,內線雙塔對籃板又有著不小的優勢,櫻木再靈活,也比不過鄧肯和海軍上將的配合,籃板輸了不少,因此一旦外線失準,那對超音速就是絕對的災難了。
隻能說沒有佩頓的超音速終究不是完全體,被馬刺抓住單核這一點往死裡搞,且休息了足足8天的超音速球員們整體思想上也相對放鬆,外線遲遲找不到手感,整場比賽下來的進攻都顯得有點支離破碎。
雖有林東下半場火力全開後不斷追咬比分,但上半場落下的15分差距終究還是沒能徹底抹平,108:101,超音速G1小敗,也讓外界的風向飛快的轉變過來。
見風使舵嘛,總是人性的特性,美國人民也不例外。
各種分析說馬刺雙塔內線無敵的,各種分析說超音速櫻木花道的表現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各種點評林東在季後賽級彆比賽裡還是不足以左右比賽勝負的……
可G2隨之就打了所有人的臉。
超音速祭出了跑轟的死亡五小陣容,櫻木花道沒有再選擇繞防,而是選擇是和鄧肯在內線單挑。
正常的防守位,讓他不再需要隊友的協防夾擊,逼迫馬刺的內線雙塔組合被拉開不少,失去了一部分雙塔聯動的優勢。
而單挑狀態下的櫻木,則是將此前對付奧尼爾的所有招都甩在了鄧肯身上。
211公分,113公斤的體型,讓鄧肯並不具備奧尼爾那種絕對的力量優勢,相比起蠻力強橫的櫻木花道,隻能是與櫻木去打籃下技術。
可這一打,就給櫻木花道打出了個‘內線dpoy’的綽號。
各種羅德曼式的招牌小動作不斷,卡腳步、卡身體,超長的兩條手臂就宛若一張網一般死死纏繞著鄧肯,讓上一場轟出了71%命中率的鄧肯,這場命中率直接下降到了54%,籃板方麵彼此也拚了個旗鼓相當。
儘管對比雙方數據,鄧肯23分14籃板,櫻木花道11分15籃板,看似是櫻木輸了,但實則所有人都明白,贏的應該是這個日本的新人才對。
因為鄧肯這更多的得分,是建立在更多出手權的基礎上的,何況一個常規賽MVP,目前已經被譽為聯盟最頂級中鋒的內線,被一個一年級的新人將命中率防守到54%,還在你頭上搶走15個籃板,那無論如何都說不上前者有什麼優勢可言。
而櫻木一旦打開,籃板一旦有保障,超音速的外線就開始發威,全隊有6人得分上雙,伊戈達拉更是命中了足足6個3分,加上一次突破上籃,拿到了生涯第一次單場20分的數據,乃至於就連平時最不愛投3分的德斯蒙德都命中了一個。
林東舒舒服服的持球打滿了全場,拿下了對他來說32分14助攻3搶斷1蓋帽的‘平平無奇’數據,助力超音速以112:105拿下G2。
外界球評們多少感覺有點打臉了,預測G1超音速會贏,結果超音速就輸,然後他們轉變風向預測G2馬刺會贏,結果馬刺就輸。
這次他們決定維護一下自己的尊嚴,不要跟著節奏走,不要誰輸了就馬上唱衰誰,於是再次給出了統一的論點。
G3還得看馬刺!
什麼‘內線dpoy’?一個新人,他也配?
就和他上次打湖人時G5的表現一樣,這種新人的表現就算再怎麼驚豔也不過隻是曇花一現罷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完全掌控和挖掘自身優勢的能力。
G2超音速能贏,不過是因為外線的超常發揮,等到G3,馬刺一定會換回之前贏球的內線雙塔打法,用區域聯防去遏製超音速的內線,加強本身的內線優勢,到時候超音速的籃板一旦多輸幾個,外線投手的信心立馬就會落下來,這勝負就已經很明顯了。
專家預測,G3將會是馬刺勝出!
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