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錢!錢!錢!(1 / 2)

李青雲打算投靠清流,把身上嚴黨的標簽摘掉。

再過幾年,嚴黨就要倒台,自己一個賄賂買來的知縣,沒必要像胡宗憲那般對嚴嵩忠心耿耿。

自己好歹是個三甲進士,花錢疏通關係,外放當個知縣,放在大明的官場上也名正言順。

重點是怎麼讓清流的人相信自己沒有和嚴黨同流合汙。

這就牽扯到目前,擺在眼前的改稻為桑國策。

改稻為桑一事,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完全是飲鴆止渴。雖然短時間內可以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但實際上大量白銀從海外湧入,實質上的生產力和生產水平沒有發生變化,國內銀價會出現通脹,物價升高。

究其本質,其實就是掠之於民的行為,將國庫的虧空分攤到百姓的身上。

方法從一開始就不是好方法,因為根本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沒對症,還下錯藥。

問題的關鍵就是國庫虧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但是都不願意,或者不敢講。

這一點李青雲看的很透徹,改稻為桑是國策沒錯,但也不是一定要推行,至少不會少他一個淳安縣。

將眼光放大,來來回回這麼多事都是為了一個字,錢!

隻要你能給朝廷帶來錢,帶來超過改稻為桑的錢,那麼改與不改,根本就不會有人管。

不過明麵上還是要找個名頭說得過去才行。

一方麵清流為了倒嚴,已經到了走火入魔不顧蒼生的地步,隻要是嚴黨在做的,他們就反對。

改稻為桑是為了填補國庫的虧空,而自己不進行改稻為桑的行為會獲得清流一派天然的好感。

另一方麵,改稻為桑,毀堤淹田一案,隻是浙江官場動蕩的前菜。

等抗倭戰爭打響,上上下下都沒錢,掠之於民,窮鬼榨不出油水;掠之於商,商人也隻是為官紳做嫁衣,兩方都不行,到時候就隻能掠之於官了。

沒有堅實靠山的官員,在這次漩渦當中,稍有不慎,就會被攪得粉身碎骨。

李青雲心裡清楚,此刻他必須儘快將淳安縣的亂局收拾好。

這個是最重要的,進一步可以施展自己的計劃,退一步他也隻能和光同塵,跟著大家一起改稻為桑,苦一苦百姓了。

到時候,可以借助家族的勢力和來自未來的記憶搞錢。

把gdp搞起來,放眼未來和過去,gdp永遠是第一位。

不要低估嘉靖對能給他搞錢的大臣的寬容度。

“賺錢……肥皂?玻璃?還是味精?”

多少老前輩用爛的方法了。

比起這些東西,還是自己的錢糧短時間內更靠得住。

李青雲轉身回到縣公署,立即著手書信,交由府裡的老管家送到蘇州。

書信的內容大略包括買糧來淳安和搬家過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麻煩徐叔。”

李青雲將信交給管家,管家大約五十歲,身材精瘦,是李府的老人。

“少爺辛苦,若是早知如此,嚴世蕃那兩千兩銀子就不該給。”

“事已至此,已經深陷泥沼,隻能指望父親母親相助。”

說話間,李青雲臉有些發燙。他突然想起前世畢業後,還是在家裡被父母養活了一年才考上公考的狀況。

想不到都穿越了,這種事居然還是沒能避免。

徐叔拱手:“少爺不必客氣,都是一家子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跟著老爺走南闖北這麼多年,都知道一個理,一家人就應該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李家家門有幸,多年經商,出了少爺這麼一個讀書的種子,都歡喜得不得了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