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幕拉開(2 / 2)

淳安這邊的動作被注意到了,自從北京那邊傳來浙江要繼續堅持改稻為桑的策略,同時安排了新的知府,打著“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旗號過來了。

於是浙江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動起了小心思,公文一封一封往淳安縣送。

勒令淳安縣馬上停止買糧賑災的動作,配合朝廷,以淳安建德以及周邊七個縣為主要陣地,完成改稻為桑五十萬畝的目標。

“啪”地蓋上印,衙役樂嗬嗬地拿著單子去戶房歸納。

淳安縣衙的工作效率儼然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所有胥吏,衙役,甚至雜役門房都變得無比積極。

這一切都歸功於李青雲的金錢攻勢。

手底下,無論是帶編製的,還是不帶編製的,從縣丞到衙役,明裡暗裡都賞了一波銀子。

淳安縣衙幾百人,大部分是沒帶編製的,他們的薪俸水平大都由本縣衙門的收支決定,所以為了自己的生活過得滋潤點,他們大都會使用手中的權力去搜刮民脂民膏。

現在薪水漲起來了,加上嚴厲的監督,一手蘿卜一手大棒,自然就收起了那份欺壓百姓的心思,安心給知縣老爺乾活。

有編製的官員明裡沒有漲薪水,畢竟他們的俸銀是朝廷給的,自己一個知縣沒有權力給他們漲薪。

明麵上獎勵不了他們什麼,但暗地裡的手段也是一抓一大把,甚至都不需要費心思想,他們自己琢磨出來一大堆方法。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詬病大明朝自洪武開國皇帝朱元璋時起就一直實行的官員薪俸製度,往上數個一千年,都沒有見過這麼低的工資。

明史有話: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建國之初還好,如果家中張嘴吃飯的人不多,還能勉強糊口。

中後期就不行了,工資低就算了,還經常不發工資,哪怕一個官員真的清廉無私,師爺,仆人,轎子通通不要,也得是要餓死的下場。

當然,大明朝還有很多比薪俸更離譜製度,基本上都是老朱留下來。後世某乎有人甚至說出“有明一朝,實亡與洪武”。

李青雲家底不薄,但不是所有官員都如同他這般,在這種製度下,光是為了生存,就不得不貪。

這時又跑來一個驛丞,交來一份來自府裡的公文。

同樣的公文已經在案台上堆積了好幾份了,有的積壓時間已經超過了五天,按大明律法,已經作廢。

本來李青雲已經計劃好如何忽悠來監督的官員,但沒想到,巡撫衙門除了公文,居然沒有其他動作,這讓李青雲的準備落了空。

李青雲拆開公文,細細掃了幾眼。

公文內容和前幾封不同,要求李青雲在近日趕到巡撫衙門參與議事,不得有誤。

公文裡清清楚楚地提到了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建德知縣海瑞的名字。

李青雲鬆了一口氣,自己的到來稍稍改變了時間線,但還是按照曆史慣性往前走,一切似乎都還是自己腦海裡熟悉的劇情。

那麼此行,自己就要進入改稻為桑案的真正漩渦當中。

改稻為桑也從現在開始,從一個彌補國庫虧空的策略,變成了清流和嚴黨相互爭鬥的舞台,一場大幕即將拉開。

大明神劍,海瑞海剛峰,終於可以一睹風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