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處處為難,難在哪裡(2 / 2)

何茂才平日裡聽著鄭泌昌的話,如今離了鄭泌昌,智商還是在線的。

一路走來,淳安縣確實如前段時間李青雲所言,徹底走出了水災的陰影,還在朝廷官府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實現了幾萬畝的改稻為桑。

依鄭泌昌所言,關係還不至於搞得這麼僵,適當時機服個軟也行。

當官嘛,服個軟,不寒磣。

“你們先下去。”

氣勢正盛的蔣千戶聞言一愣,不死心開口問道:“大人……他……”

“沒聽見李知縣所言嗎,叫你們下去。”

蔣千戶的臉頓時火辣辣地疼。

但次數多了,總歸是習慣了。

於是兩人,連帶著官兵,退到了門外。

此時,大堂內隻剩餘李青雲和何茂才兩人。

兩人所站之處,一高一低,藍袍在上,紅袍在下,倒也算得上是世間奇事。

何茂才還是有點拉不下臉,李青雲也沒有主動開口,於是堂內氣氛變得尷尬。

李青雲神情悠閒,一點也不著急。

對於何茂才的到來,他早有預料,並且做了準備。

鄭泌昌與何茂才的罪證,被他牢牢抓在手上,從毀堤淹田到通倭大罪,足以將鄭何兩家滅掉十族。

隻要兩人有“思危”的意識,淳安縣這一趟,他就必須要走。

至於何茂才采用什麼樣的手段解決這件事,無論是軟還是硬,李青雲都做好了準備。

在何茂才看不到的後麵,藏著十幾名總督府的親兵。

這就是李青雲最大的底氣。

“李知縣,當真是……了不得。”何茂才支支吾吾,嘴裡說出奉承之話。

李青雲語氣平淡:“大人有話直說。”

“我也不拐彎抹角,巡撫衙門有令,將淳安縣倭寇押到臬司衙門大牢,公文都擬好了,你照辦便是。”

“十天前卑職曾給總督衙門巡撫衙門和按察使衙門上了呈報,齊大柱他們通倭的事有天大的冤情,請上司衙門共同審案。現在大人卻要把人犯帶走,依照《大明律》於審案程序不合。”

你說官話,我也說官話,誰還不會呢?

何茂才臉上青一陣,紫一陣:“李青雲,我也不拐彎抹角,你年紀輕輕,外放知縣,憑你的才乾,日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甚至入閣也未必不可能。”

“為何要處處與我等為難?”

李青雲聞言:“大人覺得自己很難?大人坐在臬司衙門裡喝茶的時候,幾時有想過百姓被大水衝垮的房屋,大人在吃玉盤珍羞的時候,幾時有想過饑腸轆轆的災民。”

“伱難……你難在了什麼地方?”

何茂才一怔,竟重新打量起李青雲。

片刻後歎了口氣:“我等也並無深仇大恨,為官最重要便是一個和字,何必到處結仇。”

用現代的語言翻譯,何茂才認為妥協是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質,在他們看來,沒有什麼是通過妥協解決不了的。

李青雲知道,眼前這個又貪又黑骨子裡卻怕死的人打算談條件了。

“大人說的好,李某也不想和上司結仇,所思所行,隻不過是為了上不負朝廷,下不負百姓。”

“倭寇可以交給大人,甚至那個人,我也可以交還給大人,但是大人必須答應我這幾個條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