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怎麼在大明朝當好一個官兒(2 / 2)

明朝商品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從朱元璋開始,骨子裡對經商都是有輕賤的意味在裡麵。

像李青雲以前這般大富大貴之家,萬貫家財卻連個絲綢金銀都不敢穿戴在身上,出門在外還不能坐馬車轎子。

像李青雲這般做了一地父母官,心中還裝著經商念頭的官員,在大明朝那是真的罕見。

“自然是要做的,瓷器茶葉,絲綢鹽鐵,還有田地,用來經商,其中之暴利,令人垂涎,但這些東西碰都碰不得,背後不知有多少張嘴在這一口鍋裡吃飯。”

“我也沒打算碰,最多是弄點新鮮的玩意,做點生意。可惜我現在隻是一地縣官,人微權輕,若是有機會能管到一府一州之地,其中能激發出來的經濟活力,將遠超淳安現在。”

海瑞有些聽不懂了。

李青雲發覺了兩人思維上的差異。

如果同樣是處理一個地方的財政危機,海瑞的方法必然是肅正風氣,嚴抓貪腐,查抄大戶,給貧者分地。

李青雲的方法看起來就比較旁門左道,偏向從技術層麵上的革新,帶來新的經濟活力,刺激供需,讓富人心甘情願掏錢,通過貨物流通,商品交易來實現金銀的二次分配。

時間流逝,戰事愈發吃緊。

鄭泌昌何茂才不知找了多少人,威脅了多少人,湊了大概兩個月的糧餉軍需送到了戚繼光大營。

自汪直死後,倭寇之亂在嘉靖一朝變得愈發混亂,不可收拾。閩廣兩地成了倭寇的重災區,如福建莆田這等八閩古府,倭寇逼得百姓將年夜推遲四天,除夕作小年夜,正月初四作大年夜。

常言倭寇之凶,避之如除夕。

浙江作為此次抗倭的主要後方,自然也是嚴防戒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在官府的號召下,淳安建德兩縣一千多義民加入了戚繼光抗倭的隊伍裡。

李青雲與海瑞再次回到杭州,來到了知府衙門。

夜裡,忙碌了一天的高翰文沒精打采地騎馬回府衙,在門口看見一大群人,打聽得知,是淳安建德兩個知縣,率領鄉民前來援助。

高翰文聞言大喜,趕忙到了後堂,看到李青雲海瑞兩人坐得端正,正在喝茶。

風塵仆仆的高翰文見到兩人,心中喜悅幾乎要溢出。

“李知縣,海知縣,許久未見。”

三人寒暄過後,靜坐在椅子上,氣氛有些沉默。

高翰文肚子裡有太多話想說,太多東西想問,一時間不知道怎麼開口,從何說起。

三人經過在浙江改稻為桑這一番拚殺,性格、身世、品位各不相同的人竟有了一種難以割舍的友誼。

想到友誼,高翰文略帶幽怨地看著李青雲。

李青雲有些尷尬,避開了高翰文的目光。

胡宗憲肯定已經告訴了高翰文脫身的辦法,但這個辦法,讓高翰文心裡鬱鬱難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