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所謂嘉靖一朝(2 / 2)

李時珍,曆時二十七年,記錄上千萬字劄記,走遍大河山川總結整理下來的醫書,堪稱無價之寶。

多少名臣將士在史書裡都成了塵埃,隻有這些傳世的無價之寶留了下來。

就是有李時珍這樣的人在,大明才真的了不起。

說起來嘉靖一朝的能人也是真的多,李時珍,王陽明,戚繼光,張居正……隨便一個跳出來,都是彪炳史冊的存在。

但有這麼多流傳千古的文臣武將,嘉靖一朝還是這個鬼樣子。

事之根源,皆出於上這句話,還真是一點都沒錯。

李時珍臨走前囑咐了幾句:“海知縣延續香火一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海知縣夫妻兩人身體並無異樣,主要是在兩夫妻之間是否恩愛,我看你挺討海老夫人喜歡,平日裡就多叮囑一二。”

海瑞之所以有現在的性格,自然是他母親所教授。一個太過於強勢的婆婆壓迫下,處處小心翼翼的兩夫妻,相敬如賓,又怎能延續香火。

李青雲有些不好意思,畢竟這些都是私事。

經常去海瑞那裡,不務正業不說,還可能會惹惱了海瑞。

想到這裡,李青雲突然想到一件事,若他沒記錯,在浙江貪墨一案了結之後,海瑞去了江西當官,海女在這期間病死了。

病死一事其實放在這個時代倒也正常,哪怕你是官宦人家,這個醫療水平不高的年代,太多疾病隨時都可以讓人死於非命了。

就連皇帝的兒子,也是說夭折就夭折。

算算日子,再過幾年,嘉靖就徹底隻剩下一個兒子了。

這也是李青雲為什麼這麼看重李時珍的原因。

不過既然提前知道這件事,海女早死,海瑞白發人送黑發人這種事還是要避免發生。

“田縣丞。”

“屬下在。”田有祿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

屬於縣丞的署衙基本已經荒廢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集中在了知縣的簽押房裡。

對於李青雲這種集權的行為,田有祿是又愛又恨,愛是愛在不怎麼需要背鍋,乾的活也不難為人,恨是恨在他這個縣丞就快和堂下的衙役沒區彆了,整日裡和書辦吏役一樣隨叫隨到。

“對於淳安目前發展狀況,我做如下部署調整……”

“內容有點多,你記一下。”

“第一、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每天寫條子,每天批條子,必須簽署上各自姓名,按上手印,不會寫字的找個文房教自己兩個時辰,還不會的讓他滾會老家,學會了再回來。”

“第二、維持桑苗生絲工作重心不動搖的原則,組織村民絞殺釘螺。”

“第三、將每日各生產隊伍的數據統計下來,出現大規模未達標傾向立即向我彙報,並聯係建德知縣海瑞一同商討進行調整。”

“第四、提高政務處理效率,不允許出現冗遝怠慢現象。”

田有祿聽到第四點,臉色發苦:“敢問堂尊,這達到什麼樣子才算處理迅速,不冗遝?”

“很簡單,你去查一查縣衙附近酒樓的賬本,等什麼時候,他們的生意大不如前的時候,咱們就算做到了這第四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