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我太想進步了(2 / 2)

楊金水斷然否定:“沈一石的家產不能充入國庫,這是老祖宗的意思。”

“可以的楊公公,隻要錢接著走宮裡的賬,就沒有人會介意的。”

“伱怎麼敢如此揣測上意,膽大包天。”

“沈一石的家產照常充入國庫,就是為了籌措軍需,緩解國庫虧空的問題,還有一件大事就是那五十萬匹絲綢的訂單。”

“這兩件事加起來,我一家可能吃不下,但若拋去軍需一事,五十萬匹絲綢,完全可以直接以官府的名義吃下去,因為官府沒辦法經營這麼大的絲綢作坊,一定會再找一個沈一石。”

“這五十萬匹絲綢,我吃下了,無論其他事情結果如何,總不能讓這件事落空。”

“我需要楊公公支持我,再說服趙貞吉,以後的賬,就是我和皇上的賬。”

說到這裡,李青雲心裡有些緊張了,驀然,他開始有些羨慕無欲則剛的海瑞。

改稻為桑那五十萬匹絲綢就是一個投名狀,這件事是基礎,就看楊金水能不能信任自己,然後再說服皇上信任自己。

楊金水斟酌,粗略上看,李青雲的提議並不能安皇上的心,因為他的小金庫還是被轉移出去了。

但實際上,嘉靖的旨意和私底下的意思本來就是互相違背的,為了保住小金庫,嘉靖也顧不得這麼多。

嘉靖也是覺得不會有人不識趣的較真。但一旦有人較真,皇帝也沒了法子。

李青雲的提議,是用權換錢,自己拿到浙江短時間內的經濟大權,小金庫以另外一種名義繼續給嘉靖輸血。

如果說定了,楊金水還真不怕李青雲敢出爾反爾。

欺瞞君上,他的仕途,家族都會遭殃。

其他朝代都隻能滅九族,唯有大明朝可以滅人十族。

“咱家信你有什麼用,就憑你這輕飄飄的兩張黃紙,老祖宗憑什麼信你,你憑什麼解決軍需問題,絲綢的事固然重要,可眼下火燒眉毛的事是軍需。”

“那就從軍需一事開始,聖旨裡對浙江的其他涉及貪墨的官員也是要查辦的。既然要查,那就查的多多的,鄭泌昌要出錢賣田,他們又怎麼能不出點血保命”

楊金水直接否定:“不可,擾亂了浙江,影響胡宗憲抗倭,咱們就算給了金山一樣多的銀子,也活不下來。”

“那就退一步,隻抓那些主要官員,特彆是河道衙門,各分司諸道、像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鹽法道這些明顯參與進來的。”

楊金水:“李知縣還是個知縣,就想著做這般大事,你當真不怕得罪人。”

“這些人,我還真不怕,趙中丞不會阻攔我,內閣也不會多說。”

李青雲拿出一張名單,上麵寫著幾十個名字和職位。

墨跡尚新,一看就是剛寫好不久的。

找這些官員的晦氣,完全是順勢而為之事。

旁人不知道,李青雲知道呂芳還有另一層不可與外人說的命令交代給楊金水。

那就是倒嚴。

或者說提前為倒嚴造勢。

名單中,都是衙門油水豐厚的嚴黨中人。

“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