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何為不粘鍋(1 / 2)

這話出自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在座的各位都是經曆過科舉廝殺的,對這句話倒也不陌生。

李青雲:“既然聖旨要查貪墨一案,貪墨之人就都不能放過,必須抓緊審訊鄭泌昌何茂才,從他們的嘴裡得知,貪墨一事到底有多少官員參與。”

趙貞吉:“依你所見,查到什麼地方可以到此為止?現在胡部堂在外麵抗倭打仗,要是牽扯的人太多,引起了動蕩,朝廷問罪下來,又該如何是好?”

海瑞:“先審問鄭何兩人,可以從改稻為桑一事入手,還有就是沈一石家產一事,必須問清楚這份家產的去向。”

趙貞吉盯著海瑞:“此事怕是會牽扯到織造局,許多地方都要問織造局才知道。”

海瑞坦然:“那就問,一個個先問。不瞞趙中丞,昨天我在審問鄭泌昌的時候,就碰到了楊公公。”

“楊公公說,為大局著想,要和趙中丞商議,分清楚輕重緩急,海某在這裡就確認一下,什麼是輕重緩急。”

趙貞吉眼光一閃,嗬嗬笑道:“你我都是按照聖旨辦事,無非主次之間的關係,你眼中的輕重緩急自然與我不一樣,又何必在意我的想法。”

“中丞的意思,我明白了。”說完之後,海瑞陷入了沉默。

海瑞不說他明白了什麼,趙貞吉也沒有再問。

也許是覺得海瑞的話有點過於危險,與之對比起來,李青雲方才的提議更順耳不少。

於是趙貞吉又轉頭麵向李青雲:“李知縣所言也是不錯的建議,如今浙江庫房虧空,已經拿不出供前方打仗的軍需了,沈一石家產查清之後也必須儘快處理。”

“眼下,儘快給鄭泌昌何茂才定罪,抄了兩人的家產,送上軍需,後續如果還是不夠,再抓幾個主要官員,也能頂上一時了。”

說到這裡,趙貞吉有些唏噓:“若是如此,已經勉強至極,真不知那五十萬匹絲綢訂單,該如何完成。”

李青雲看著趙貞吉,心中冷笑。

海瑞的話涉及到織造局了,這個趙貞吉就立馬撇清,什麼輕重緩急,什麼做法全是你海瑞想做的,與他趙貞吉無關。

自己查抄官員家產一事,又咬著字眼,落定了這是你李青雲的建議。

兩個人,兩個做法。

做成了,供給上軍需,他也有功;做不成,引起動蕩,他也無過。

與當初鄭泌昌何茂才兩人對付馬寧遠的手段相比,雖然狠辣方麵稍有不如,但究其本質,還是沒什麼不同。

三人用完早飯,海瑞便立馬告退,一刻不停的打算再審一次鄭泌昌何茂才。

李青雲跟著海瑞一起去審。

因為趙貞吉話說的漂亮,肯定他說法裡的可取之處,但沒有做任何安排。

查其他官員?可以,你去查,但是兵我暫時不會給你。

李青雲是個識趣的,不會多此一舉找趙貞吉借人借命令,因為趙貞吉也會含糊其辭糊弄過去。

案件一開始,他還不想這麼雷厲風行的去做。

凡事先試探,知道各方的意思了,謹慎去辦。

李青雲在巡撫衙門,一個七品官,總不能單槍匹馬地去找那些三四品大員的晦氣。

所以李青雲暫時也隻能跟著海瑞。

“我昨晚看了案卷,在我們來之前,沈一石的家產就已經被轉賣出去了,巡撫衙門蓋的印。”海瑞悶頭走路,突然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