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才高意廣李青雲(2 / 2)

嚴嵩老神自在,在原地不動。

跪著的徐階心頭一顫,心裡好生失望,偏偏他又是那忍讓中庸的性子,若是高拱在此,怕是要和嘉靖辯上一場。

嘉靖又接著說道:“不過國法天理自在,該殺的人還是要殺,不管他是做什麼,是誰的人。”

“隻是要殺誰,又不能殺誰,就要手底下的人睜大眼睛看清楚。”

兩句話,讓兩個老臣的心又提了起來。

“胡宗憲還在打仗呢,人可以殺,但是浙江不能亂,這是定的調子,誰都不能改。”

嚴嵩徹底放下心。

“眼下國庫虧空,浙江除了承擔戰事軍需,還要完成那五十萬匹絲綢的訂單,趙貞吉的擔子不輕。”

嘉靖看向徐階:“趙貞吉是徐閣老的門生吧。”

“徐閣老舉薦的人好啊,都是人才,像那個海瑞,將建德這麼嚴重的受災縣打理的井井有條。”

“還有那個李青雲,自己也上了一道疏為君分憂。這讓朕想起高翰文,他提出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略,浙江的桑田才能這麼快改好。”

“你們兩個替朕掌掌眼,看看這個李青雲的法子,能不能辦了浙江一案,應付軍需,又能顧好百姓。”

呂芳拿出楊金水送來的奏本,拿給了兩位閣老。

又一道疏……到底有多少道疏不經內閣了?

奏本放到徐階手上,徐階心中充滿疑惑,拿到嚴嵩附近與他一起看。

嚴嵩掃了兩眼,結合胡宗憲送來的書信,心裡明白了個大概。

隻剩下徐階還在斟酌。

奏本觀點無非這幾條:一、誅首惡鄭泌昌何茂才,懲治主要官員;二、官商合辦,接手沈一石財產;三、推廣“淳安模式”應對戰時經濟發展。

觀點其實是很籠統的幾條,區彆是執行人。

自古以來,治理地方,應對天災的都是用這差不多的道理,隻不過不同的領導者,將結果導向不同的方向。

況且,這份奏本真正想打動的並不是他們兩個,而是台上那位萬壽帝君。

至於李青雲拿出什麼打動皇上,那就不是他們能知道的了。

讓徐階在意的是,李青雲憑什麼一個知縣能夠上達天聽,越過內閣司禮監,奏本直達皇上那裡。

或者說,他怎麼敢的?

徐階對這個剛從嚴黨那裡迷途知返的李青雲心裡隱隱有了忌憚,他的所作所為雖然沒有損害清流的利益,但是他最大的錯誤是沒有事先與清流的任何人商討。

有時候結果並不重要,過程中犯了忌諱,即使是有好的結果,猜忌的種子埋下了。

不安分的印象也已經留下了。

徐階還在沉思。

嘉靖開口催促:“徐閣老,你覺得怎麼樣?”

徐階晃過神來:“嚴閣老老成謀國,十幾年朝政處理的井井有條,人人佩服,還是先聽嚴閣老的意見吧。”

嚴嵩揉了揉老花的雙眼:“老臣認為,從他治理受災縣便可得知,此人才高意廣,乃棟梁之才,他日說不得又是一個胡宗憲。”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