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十餘裡,管亥沿途還射殺了四隻天鵝,三隻野雞,一頭野狼和一頭野豬。
這一幕看的炅母眼睛瞪圓,嘖舌不已。
心中對管亥的不服氣徹底煙消雲散。
因為他的拳腳可是最強項,而管亥的拳腳應該是最弱項。
畢竟作為大家子弟,主要練的是騎射。
對於眾人認為管亥是大家子弟的誤解,管亥並沒有解釋,說他隻是管家外圍的外圍的外圍......
小時候窮的飯都吃不上,跟著大人漁獵了十幾年。
因為人,向來仰慕強者,而嫉妒同類。
大家子弟的人設,方便他領導這群土著......
中午一頓烤肉後,炅母恢複了生氣,跑到前方給管亥牽馬。
一邊走一邊介紹周圍的景致:“前麵是草山湖,水清嘞狠,裡麵魚也多。
旁邊有以前齊國的關牆,這邊的人都叫做大關。”
大關是以前齊國修建的城牆,北麵還有一段城牆,叫做小關,都是齊國為了防禦吳國、楚國等而建立的。
隻不過現在年久失修,就像一堆堆石塊堆在山上,高度大約一到兩米,防禦能力堪憂。
草山湖的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
微風吹過,水麵泛起層層漣漪,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周圍的山巒,美不勝收。
管亥不禁連連點頭,若不是趕路走的急,真想脫去衣物,在湖中暢遊一番。
“前麵是以前齊國修建的關牆,叫做什麼穆陵關。
嗯,那裡有一些駐兵,過了穆陵關大約十幾裡就到邳鄉了。”
作為導遊,炅母顯然是不合格的。
他還遠不如管亥了解。
前世管亥也沒有來過這裡,不過在研究曆史的時候,對這邊很有關注。
穆陵關城牆堅固,易守難攻,在當時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說法。
不過齊國君王猶嫌不足,在穆陵關以北十裡,構築了第二道防線也就是大關,經草山亭、太平山、青石胡同、城頂山、摘月山、臥牛城,在臨朐、安丘境內轉一個大彎。
在莒縣、沂水邊界與第一道長城會合,兩道長城圍成一個以穆陵關為核心方圓五十裡的“長城城”。
然後,還有第三道關牆,在大關北麵的小關。
小關、大關、穆陵關,三重防線三道關,構成一套完整的縱深防禦體係。
在《中國曆史地圖集》西周輿圖上,唯一標注的關口就是穆陵關。
也就是說,穆陵關在當時是可稱“天下第一雄關。”
這一套在當時堪稱“馬奇諾防線”的防禦體係,猶如王炸。
但齊王隻想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對於趙國借糧等要求斷然拒絕,坐視秦國掃平其他五國。
最後被全部包圍,這套防禦體係也就失去了意義。
穆陵關也就徹底失去了“天下第一雄關”的名頭。
......
臨近穆陵關,官道上的行人也就多了起來。
各色人等都有,都擁堵在關前。
管亥下了馬,上下打量著,這穆棱關簡樸的有點離譜,看著城牆上,稀稀拉拉的士卒,駐守不過幾十人。
果不其然,見管亥在觀察,炅母湊到跟前小聲道:“這邊說是駐守著一個都伯,五十人。
實際上不過二十多人,加家眷的話,差不多才有五十人。
要打的話,咱們混進去,輕鬆拿下。”
管亥瞪了炅母一眼,這家夥的嘴,不是一般的大。
等了好一會,方才輪到管亥一夥人。
前來盤查的是一名神色冷峻的什長,他隻掃了一眼,便低聲喝道:“你們是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