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戰後前程(2 / 2)

”所以還是會遷都回京師。不是聽說京師被八洲國禍害得十室九空,就是北麵的聖上也以關外的盛京為都,沒能回皇城呢。”徐夫人說道。

”定都於京師,著眼的還是交通便利,方便統治全國。建築物與人口什麼的,都在其次。難不成那座城市是憑空變出來的?還不是幾百年前,人們一磚一瓦蓋出來的嘛。”

”那……我們也跟著回去?”

這一問,讓蘇家老爺沉默了好半晌,才開口說道:”我想回鄉,不想再去京師了。雖說學得文武藝,貸與帝王家是世俗所追求,但好歹也有’良禽擇木而棲’這句話。”

”老爺,在你眼中,今上非良主?”徐夫人這話問得有些大逆不道了。但夫妻之間,也沒這麼多遮遮掩掩的。又不是想造反,隻是想回家耕讀,專心做學問而已。

蘇渙搖搖頭說:”今上好壞,非我等可議論。我隻是覺得,要強國,不是隻有投身入朝堂一條路而已。戰前朝堂諸公,隻是做著縫補匠的活兒。戰後換了一批人,他們會怎麼做,還得看看。”

”那你想怎麼做?”

蘇渙也是茫然,說:”我也不知道,還在琢磨著呢。”

”你就沒打算入主中央,一展身手?”

麵對自家夫人的犀利問題,蘇渙苦笑說道:”哪有那麼容易。大戰勝利,大金也算是有中興氣象。一堆功臣良將在前,妳丈夫我可還排不上號呢。就算進了朝堂,也頂多拿個清貴的閒差,還不如現在。”

”那就把中央大學搬到京師去?”徐夫人再問。

對這個選項,蘇渙灑然一笑,說:”我也就是占著山城這邊沒有大學堂的便宜,搶快彆人一步建起來而已。京師水深,我當初也不過是京師大學堂的一個教習。真搬回去了,還是得跟以前一樣受那些老學究的氣。”

蘇渙雖然算得上是當世大儒,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是有一批老家夥不比學識,隻比年紀,穩穩壓著胡子還沒白的蘇家大儒。綱紀倫常在前,蘇渙也不好甩這些老人臉色,隻能憋著。

”那不搬了,繼續辦學?”

蘇渙說:”大半教授都是為了躲避戰禍,才接受我的邀請,順道來此授課。彆看教的課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教什麼,也就是翻譯外國書籍,拿到課堂上跟學生們一起學習討論而已。

”如今戰爭結束了,跟我一樣想回鄉的人不在少數;也有想往京師,又或是去外國繼續深造的。尤其在經曆過這場戰爭,看到外國究竟有多強大後。

”不說我自己也有出國的念頭。這些人就算強留,也不過一兩年的時間,這還是靠賣我的麵子去耽擱人家呢。何必。”

”所以,中央大學要解散了?”

蘇渙搖頭說:”這應該也不會。我在想,應該會把大學移交給當地人,或是願意留在山城的教授們。可能名字會被改掉,但好歹底子都在。

”畢竟要建立一個大學堂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那些山城本地的富商們,老早就有意願插手了。因為這裡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們還不得近水樓台先得月嘛。”

至於學生的問題,兩人都沒有去考慮過。畢竟山城中央大學學製特殊,大部分都是軍隊或政府派來短期受訓的,少部分是跟隨著各個教授的學生。教授們去哪兒,他們十之八九也要跟去哪兒。

想明白了事情,徐夫人笑著說道:”既然我們要回鄉,那我可就要提早做準備了。”

”欸,這倒不急。大學的事情要讓其他人接手,也得有個時間,安排妥當了才好走。而且南方朝廷那邊,珍公也在留我。他於我家有大恩,不好說走就走。”

”珍公能回朝堂嗎?”徐夫人問。

朱珍,算是梁先生與康先生等人變法之際,因想法過於激進而被排擠出朝堂之外的份子。也正是他被下放到南方之故,才能在大變之時迅速拉起兵馬,成為南方朝廷的軍政大員。

蘇渙說:”珍公的功勞壓不了,他手中嫡係部隊眾多,啥時候來個黃袍加身都不讓人意外。不論是北麵那位偽帝,或是南麵的小皇帝,對這樣的人隻能安撫,沒辦法像開國皇帝一樣想殺就殺。他重回中樞是大勢,但想到達什麼樣的高度,得看珍公自己的意思。我琢磨不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