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無辜與否(1 / 2)

林文理嘻皮笑臉的表情,當然說服不了任何人。特彆是蘇家老爺盯著他看的那個眼神,彷佛要把人給看穿一樣,物理意義上的。

沒奈何,雙手一攤,林文理說道:”我厭倦聽到法不責眾那種說法。儘管從大局觀來看,為了求穩、求最大利益,在一些事情上會有所妥協,這是大多數上位者會有的想法。

”但我就一個小老百姓,希望朝廷給出的態度是有功就賞,有過就罰,而不是成為被強迫犧牲或妥協之下的受害者。我才知道我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點要求不過份吧。”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是在大庭廣眾下說出口的,蘇渙能拒絕嗎。

況且有一說一,這也是他的性格與做法。過去不就是因為看不慣在權力場中,那麼多毫無是非,身不由己或被要求以大局為重的妥協,所以他才想抽身而出。如今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林文理的話多少有逼著他這麼做的味道,蘇渙雖然不快,但還不至於發作。因為在他來看,這多少也有眼前這個男人給出的試探。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個’道’是嘴上說說,還是身體力行,實際走出來的。蘇渙明白這個道理,也就無法討厭這個男人所給的試探。

如果這人愛錢,事情就好處理很多了;就因為對方明顯不是用錢就能收買的人,也看不出來對什麼事情有較深的欲望。真那麼無欲無求,可能就輪到蘇渙要傷腦筋了。

假如他的本事真的如他自己誇下的海口那麼大……

如今對方的要求,雖然看起來有些失禮,但也不違蘇渙本心。他可不是為了一點顏麵,就非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或是刻意唱反調來彰顯自己權威的那種人。

最終蘇家老爺表情嚴肅地說道:”這事直接跟縣老爺說不合適。稍晚一點,我和各家的族長或代表還會見麵,那時提一句這事上勿枉勿縱,他們會明白分寸的。”

說是這麼說,其實蘇渙也明白,他遞一句話出去,要是本地的世家豪族想表現誠意,很有可能會矯枉過正。到時隻要有人沾了樹妖這事兒,小事變大事,大事變死罪是難免的。

需要為這些人感到不公嗎?蘇渙可不這麼認為。所謂的量刑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參雜了許多人情世故的考慮在裡頭。否則最公平的處置,該當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那麼多人死了,不敢要求經手的人都得死罪,造成多命賠一命的情況。但就算是以一命賠一命,被扣下來的鄉民死光了,還不一定賠得完坑裡的死人。

所以說,不論怎麼罰,這些人都算得上是罪有應得。換句話說,蘇渙就不相信這些人裡頭有無辜的。

至於住在鄰近十裡八鄉,沒跟上這群人來抗議的,他們是否無辜;又或是剛好事忙,所以不克前來,蘇渙決定這些人就讓警察們去調查了。結果如何,事後再過問就好。

反正原則就是不讓無辜的人被冤枉,但也不讓犯錯的人不受懲罰。且論跡不論心,管他是不是有什麼冠冕堂皇,或是楚楚可憐,最終不得不為的理由。

儒之公正,雖然不是不近人情,但更不是任由人情淩駕其上,而能任意將公正曲解。

就說現在,在蘇渙與林文理三言兩語間,彷佛訂了這群被扣鄉民的生死。他們當然不是沒長耳朵啊。每個字每句話都聽得清清楚楚,為了自己的小命,這還不鬨起來呀。

奈何大兵拿槍鎮著他們,誰也不敢試探這些大兵敢不敢開槍,槍中有沒有子彈之類的問題。林文理倒是做出頗多挑釁的動作。但依這人先前的戰績,同樣沒人敢找這個硬茬的麻煩。

所以大多數人都將目標放到了站在這群大兵裡頭,真正可以做主意的人,也就是蘇渙身上。

有些人是苦苦哀求,講述自己的各種苦衷。有些人則是用上各種惡毒的言語咒罵,威脅著蘇渙放他們走,否則必遭天譴報應。

蘇家老爺會怕嗎?對一群把主意打到他親閨女身上的人,沒有氣到手刃對方,已經是他足夠理智的表現了。

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既有公怒,也有私怨,早就把蘇渙的同情心消磨到近乎於無了。怎麼可能還在對方身上耗費心思,替他們的行為做辯解。

當下,蘇渙就牽著自己的閨女離開。遠離這處吵吵鬨鬨的地方,另覓一個清淨地。林文理在蘇家老爺的眼色示意下,也跟上了。這裡交給李立忠處長,帶著那群複員兵去處理。

雖說蘇渙帶走的兩人,待著也不怕那群鄉民暴起威脅,反而是對方要擔心他們動手傷人。之前十多個青壯都打趴下了,剩下的老弱頂啥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