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鋼鐵廠起步(2 / 2)

所以在帶來新一批的弟兄後,林文理又多留在鐵礦上兩天,帶著弟兄們下礦坑,同時指導注意事項。兩天一到,又馬不停蹄地趕回蘇家莊。等到他進門時,都月亮高掛了。

如是數回,鐵礦的開采規模逐漸擴大。

而在工具的製作上,林文理也不是放任底下的人提需求報告。

混過大型企業,乃至於公務單位、軍隊的人都知道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所以每一回提需求的時候,底下的人恨不得提出兩倍、三倍的需求量,甚至用不到的東西也開口要。

存的就是一個想法,多出來的部分,以後也用得上嘛。啥時候補新人,又或是壞掉的要替換,隨時就有東西可以換上。至於那種現在用不上的,不能保證以後也用不上啊。

所以有機會要東西的時候,誰不是獅子大開口,能多要就多要。

可是現在的鋼鐵廠處於重建階段,每一分材料都要花在刀口上,每一點時間都要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要是不在意這邊浪費一點,那邊浪費一點,到最後就會累積成驚人的無用成本與進度延遲。那簡直像是把’無能領導’四個字寫在臉上一樣,林文理怎麼可能忍受。

林文理的作法很簡單,他也不用底下的人打報告,而是直接到現場去看。偏偏他的眼光十分毒辣,旁人甚至看不出來他是怎麼去清點的。

反正等到他回鐵匠科的作業地點後,就能提出各處的需求清單,讓鐵匠科的弟兄們製作。

而且也不一定是等造好足數的工具,才一起送往該地。假如是同樣在鋼鐵廠的,那可能等一個段落,比如白班剛開始的時間,或是中午,或是晚班剛開始的時間就統一送一批。

假如是送鐵礦礦區的,那可能等運送礦石的馬車回程時,就一並把做好的工具送過去,哪怕還不足數。

反正馬車幾乎是不停歇的來回跑,一天就有一個來回。從鐵礦區運送礦石回來,然後從漢津縣運送食物等補給過去。當然還有鐵礦區的文書報告,每日一報是基本的。

在打鐵爐的應用上,林文理也不是雜亂無章地分配。基本上每一口爐的人手相當於一個工班,每個工班打造的東西就局限在兩三項種類。

對於大型工廠,熟手可比全能手還要重要。當然,想往上升遷的人,會的東西必然更多,否則也帶不動人。但在一個崗位上,做熟一件事情不光有助於提升效率,還能降低風險。

所以林文理並沒有讓所有打鐵爐的工班學會所有工具的製作方式,而是按照需求數量做分配。

很神奇的一件事情,在林文理的安排下,所有製造出來的工具都很合理地運用到了鋼鐵廠的重建生產環節。而且沒有一口打鐵爐有機會冷卻下來,無時無刻都有東西需要製作。

然而由林文理親自執掌的那座打鐵爐最為特殊。在其他班或其他人負責的時間,這座爐一樣用於生產工具;但隻要是林文理親自操作的時間,他就是在製作高爐所需要的零件。

也就是說,在補充各崗位所需要的工具時,林文理已經在進行高爐的重建工作。

沒有帶著人一窩蜂地做同樣一件事情,集體攻關。這是有多方麵的考慮,所以才決定的作業方式。

首先,很多零件都屬於一次性,又或是隻有少數幾個的需求,沒有大量生產的必要。與其教其他人製造,等到教到會,花同樣的時間,他自己已經做出來了。

第二,高爐的重建看似很急,其實一點也不急。因為一旦煉焦爐與高爐開始使用,生產是不能中斷的。固然產出是源源不絕,但也要有足夠數量的原材料來支撐呀。

煤炭還好說。現在鐵礦石的產量,幾乎是一拉到鋼鐵廠,就會被手工爐消耗殆儘,用於製作工具,根本存不下多少產量來。

這種時候,就算趕著把高爐、煉焦爐修複完成,也沒辦法使用。所以不如慢慢來。這也是為什麼修複、補充用的零件,就林文理獨自負責而已。

當然,要是有人想知道,隻要肯提問,林文理都不吝於解答。

為什麼古人會說’偷師’。有的時候真不是師傅想要藏一手,而是在沒有係統性編修的教案狀況下,很多時候師傅都不知道什麼地方是重點,需要教給徒弟。

對這些老師傅來說,惟手熟爾。所以教人的方法,唯有從做中學,在學中做,邊做邊教。

假如徒弟不積極’偷’學,展現主動性,那麼師傅教的實在是有限。不僅僅是因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陳舊觀念使然,這也是古老師徒傳承製的局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