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預備點火(2 / 2)

林文理從來都是以最大的惡意來揣度他人。信任在商業上是不存在的,否則就不需要白紙黑字的契約了。

他真正要做的,其實隻是用於礦車的小型軌道。而礦車用在哪,就是很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現階段,不管是造火箭上太空,抑或是手搓軍用級鋼板造航母,都不比加快鐵礦礦區的生產速度還要重要。

要提供電動工具或氣動工具是件很不切實際的事情,不是林文理不會造,而是現階段做不到。但是做得到的合格礦車係統與滑輪,確實可以提高礦石的生產速度。

至少可以不需要太多人手,在狹隘的坑道內,不停地將挖掘出來的礦石用籮筐加扁擔來運送到礦坑外。

儘管現階段鋼鐵廠的人員需求是滿溢的情況,所以有大量人力可用在鐵礦的生產上。但是這些人力終究要抽回來的。

而且大量人員在坑道裡協助運送礦石,其實隻是提高礦坑的風險以及礦區的補給負擔。甚至有時還妨礙了挖礦人員的作業、輪班,這才是拖慢速度的部分。

倒不如把軌道鋪好,放一輛礦車。收集好一定數量的礦石,就讓人將礦車推出來。節省了人力,取得至少和用大量人力運送的相同效率。

這樣的做法本就是林文理所預定的礦坑型態。而不是任由那窄小的坑道變成車水馬龍的鬨市,擔著扁擔的苦力摩肩擦踵,將坑道底的礦石給運送出來。

那麼為了建立一個適用的礦車係統,軌道與礦車必不可少。這當中還包含了輪子、輪軸、軸承等物,都需要大量生產。

這又和之前的工具,如鏟子、十字鎬等的大量生產需求有些不同。

工具是分彆使用的,所以哪怕每一把工具間存在著差異,也不妨礙工具發揮其功能。除非某把鏟子真的被打造得歪七扭八,讓人分不出這是鏟子還是鋸子。

但是礦車係統中,不管是鐵軌或輪子、輪軸等部件,對於誤差的容忍範圍當然還是有,但誤差愈小愈好。要做到這點,可不是靠鐵匠手工掄錘就能搞定的。

縱使每人發一把遊標卡尺,嚴格要求完成品要在誤差範圍內,或許可以改善情況。但是問題來了,這麼做的生產效率能有多高?

也就是說,預定給礦區使用的礦車係統,將會是真正考驗漢津鋼鐵廠複蘇,進行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第一道關卡。而鐵軌,又是這道關卡的第一項小難關。

為了滿足製造礦車係統所需零組件的需求,林文理又開始設計起所需要的工具和模具,並且用打鐵爐手工打造出來。

與此同時,他還分心二用,將先前已經打造好的高爐、煉焦爐零件,指揮弟兄們將其裝配起來。

且在裝配好後,也不是就此無所事事等開工。反而是讓弟兄們借著設備尚未正式運轉之便,開始演練起操作流程。

一旦開始產鐵水,從焦炭到爐渣,每個環節的危險性都是致命等級的。因為這些高溫的東西,可以很輕易地把一個人燒穿。

任何疏忽大意所造成的破壞,不要說拖慢鋼鐵廠重建進度或經濟損失之類的小事情,凡是被波及到的人,很有可能沒機會領傷殘補助,而是能直接讓他們的家屬領取喪葬補助。

那種事情,林文理當然不允許發生。他可不想給自己主導的工作設什麼傷殘指標,在某個數字以下就算是合格的。他對這種事情的接受程度,就是零發生、零容忍。

有空載演練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畢竟在原本的設想中,自己也就能在實際操作中,指揮並監督著弟兄們而已。

可以想象,在上千度高溫的鐵水前,哪怕隻是靠近,也有可能被蒸氣灼傷。更不用說跌進鐵水裡會是什麼下場。

在那種情況下,讓一群什麼都不懂的生手進行操作,是一件多麼可怕,且多麼不負責任的事情。可以的話,林文理也不想這麼做。

但在原定的計劃中,自己一個人必然分身乏術,不可能親自操控著每個環節。所以最大的限度,就是一邊親自操作最危險的部分,一邊向弟兄們解說,並且希望他們儘快吸收、成長。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漢津鋼鐵廠的重建進度,已經稍微跳脫了計劃。嚴格來說,是比表定進度還要稍慢一點,但幸好沒有慢上多少。

原定在一個月的時間,第一座修複好的高爐就該產出鐵水來。如今高爐、煉焦爐等設備確實也修複好了,自己都開始構思與動手製造其他設備。

拖延的主要原因,是鐵礦石的量還沒累積到安全線以上。貿然開工,很容易在之後的作業中,發生材料短缺而中斷的情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