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治國之道,共建流沙(1 / 2)

“確實如此,我曾多次與嬴政有過數麵之談,深感此人胸懷寬廣、氣度高雅,實乃一方雄霸之主。”蕭軻隨聲附和道。

“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竟在此處邂逅如他一般的人物,且更勝一籌!”韓非感慨萬千地說道。

“唔,未知閣下所指之人究竟是誰?”蕭軻麵露疑惑之色,好奇地詢問道。

“哈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是殿下您啊!”韓非朗爽一笑,目光堅定地注視著蕭軻。

蕭軻聞聽此言,心中略感驚訝,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謙遜地回應道:“韓先生謬讚了。”

韓非輕輕擺了擺手,神情嚴肅地說:“殿下切莫過謙。殿下心係蒼生,懷有仁人誌士之風範。倘若殿下有幸獲得機遇,乘風破浪化為巨龍,必定能夠締造非凡的豐功偉績。”

蕭軻陷入短暫的沉思,隨後長長地歎息一聲:“現今世道混亂不堪,各地群雄割據混戰,黎民百姓生活困苦。儘管我懷抱此等雄心壯誌,無奈個人力量單薄,實在難以扭轉這般險峻形勢。”

韓非敬了蕭軻一杯酒,鼓勵道:“殿下莫要氣餒。以殿下之才,隻要有心,何愁不能建功立業?況且,如今天下大亂,正需要像殿下這樣的仁者挺身而出,拯救蒼生。”

蕭軻看著韓非,說道“多謝韓先生的鼓勵,我定當銘記在心。隻是,當前局勢複雜,我應當如何應對?”

韓非沉思片刻,說道:“殿下,如今各國勢力交錯,需謹慎行事,尋找時機。同時也要廣納賢才,結交有誌之士,共同圖謀大業。”

蕭軻點點頭,“韓先生所言甚是。隻是,這賢才何處尋?”

韓非笑道:“殿下不必擔憂,自有伯樂識千裡馬。隻要殿下誠心待人,自然能夠吸引到誌同道合之人。”

蕭軻欣然一笑說道:“在我看來,韓先生便是,最好的千裡馬,可惜,現在不能一起共事。

“承蒙殿下厚愛,但在下之心並不在燕國,身係母國,還望包涵!”韓非抱拳道

“無妨,我聽聞先生師承儒家大師荀子,但又投身於法家,習法家之術,不知對這治國之道,有何見解?”蕭軻笑著問道

“依法治國,以法治吏,方能使國家安定。”韓非說道,“然而,法亦須有度,過度嚴苛則會適得其反。故施法之時,務須權衡利弊,審慎而行。”

蕭軻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先生之言,深得我心。然則,在這亂世之中,如何做到法度適度,確是一大難題。”

韓非輕撚胡須,思考片刻後答道:“關鍵在於立法公正,執法嚴格。法令既出,無論貴賤,皆應遵守。如此,方可樹立法律威嚴,使人心敬畏。”

蕭軻眼中閃過一絲明悟,“先生不愧為法家大家,此見解甚妙。但光有法律,恐還不足以治理國家。”

韓非笑道:“誠然,除了法律,還需德治相輔。君王自身應具備高尚品德,以身作則,引領臣民向善。”

“嗯,德法兼備,方是治國正道。”蕭軻點頭道,“我聽說先生你和法家術,勢,法,融於一體,那不知對於法家術,勢,法又有何看法呢?”

韓非微笑著回答:“法術勢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勢者,權力也;法者,規則也;術者,策略也。君主善用權勢,推行法治,運用權術,方能有效統治國家。”

蕭軻若有所思地說:“原來如此。那依先生之見,當下燕國應如何取舍法術勢呢?”

韓非稍作思索,答道:“燕國當以法為主,以術為輔,適度用勢。法治嚴明,可使國家有序;術治靈活,可應對多變局勢;勢治適度,可凝聚人心。”

蕭軻點頭稱讚:“先生之論,令我受益匪淺。希望日後還有機會與先生一同探討治國之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