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郡,百年前乃是一片戰亂紛飛、硝煙彌漫之地,這裡曾是燕國與盛國的前線戰場,無數次的廝殺和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也造就了此地彪悍的民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燕國最終敗退到塞外,盛昭帝親臨此地,將其賜名“永寧”,寓意著永世安寧。但事與願違,百年來,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在郡內一處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茂密的樹林掩蓋著一支燕軍。他們猶如潛伏在暗處的猛虎,隨時準備撲向獵物。
此時,西門烈站在山頂,俯瞰著遠處的永寧郡,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這次行動的重要性,隻要成功,不僅能為燕國報一箭之仇,更可一雪前恥。
而在永寧郡內,百姓們對即將到來的危險一無所知。集市上依舊熙熙攘攘,人群來來往往,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小孩子們在街上嬉笑打鬨,婦女們則圍坐在一起閒聊家常。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仿佛戰爭永遠不會降臨到他們頭上。
與此同時,郡守府內氣氛凝重,郡守李丹正愁眉不展地翻閱著案幾上的文書。他得知燕軍即將入侵的消息後,心中焦慮萬分。如今,麵對來勢洶洶的燕軍,他深感責任重大。
在袁駿的通知下來之後,郡守李丹便著手準備全城戒嚴事宜。
然而,情況卻變得愈發棘手,運往易關的糧草已經有好幾批失去了聯係!這個消息猶如一塊巨石壓在了李丹心頭,讓他的壓力與日俱增。
永寧郡地處山區,地勢複雜,人口稀少且糧產不豐,在嵐州各郡中排名墊底。不過,好這裡的百姓民風彪悍,尚武精神濃厚。
當李丹發出征召令後,許多青壯紛紛響應,再加上原有的五千郡兵,他手中可調用的兵力達到了八千之眾。
此刻,郡守李丹正在府中焦急地來回踱步,心中滿是焦慮。他深知燕軍對永寧郡虎視眈眈,如今運往易關的糧草又頻頻失聯,這無疑給局勢雪上加霜。
正當他心急如焚之際,一位幕僚上前建議道:“郡守大人,目前局勢緊張,我們應以不變應萬變。首先要儘快加強城內的巡邏和防守力量,防止燕軍奸細趁機混入。
至於糧草問題,可以將其集中起來,等待刺史大人派兵前來協助護送。隻要一次性完成運輸任務,相信燕軍也不敢輕易出手。”
李丹聽完幕僚的話,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並立即下令安排人手執行這些措施。隨後,他又陷入沉思之中,思考著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
而在這深山之中,一座營帳矗立其中,帳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眾人嚴肅的麵容。西門烈正與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商議著攻城之策。營帳之中,氣氛凝重,眾人皆神情專注地聽著西門烈的分析。
西門烈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圖前,麵色嚴肅,目光炯炯有神。
他手指著地圖,聲音低沉有力地說道:“諸位將軍,此次我們兵臨永寧郡,務必一舉拿下。此郡雖民風彪悍,但畢竟人口和糧產有限,到現在連個像樣的城牆都沒有。
據本帥觀察,東門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我們可先派一小部分軍隊在西門外佯裝進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後主力部隊從東門突襲。”
北宮辰霄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元帥,永寧郡的百姓向來悍勇,不可小覷。若是佯裝進攻的兵力過少,恐怕難以牽製住他們的防守力量。
依末將之見,不如派五千精兵在西門佯攻,造成浩大的聲勢,方能引得敵軍主力彙聚西門。”
北宮辰霄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其他將領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分散敵人的注意力,為東門的突襲創造更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