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大院(上)5(1 / 2)

彈指一灰 采薇天下 3168 字 23天前

海豐是個大縣城,建立於隋朝,開始就是來往馬客住的客棧,多年戰亂,人煙也少,經曆了這幾百年才把這個地方變得興隆起來,成了有上千戶的大縣城,官家也派了衙門辦公。

縣城有四條半的街,光店麵就有上百家,小攤小販更是不計其數。有賣米的,賣麵的,擠油的,賣鹽的,蒸包子、饅頭卷子的,下寬麵、窄麵、細麵、抻麵、柳葉刀削麵的,有擔擔推車吆喝的,吆喝的是蘋果、橙子、大鴨梨,桃李、杏子、酸楊梅,蓮藕、栗子、核桃酥。

跑堂的青衣小褂,手裡拿著白毛巾站在門口左顧右盼,進去的都是有錢的閒主兒,趕路的更愛門口的煎餅果子,那玩意實在,禁餓。

頭戴小帽,拿著小扇,辮子錚亮,穿綢裹緞的有錢人肩上掛著褡褳;賣笑的身姿嬌豔,揮著手絹;賣唱的咿咿咽咽,弦聲不斷;趕路的人無暇甩臉,看熱鬨都是閒著沒事兒可乾。窮也是一天,富也是一天,白天過去就是夜晚,有錢人家燈火通明,窮人窗戶忽亮忽暗,還有無家可歸的露宿街頭,跟狗搶位,襤褸衣衫,隻盼天亮,不再受這五更之寒。

這集市裡還有一類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外鄉逃難的人。

逃難的有兩種一種是明確的目標,來到這裡也就是路過,即使是呆上幾天或一段時間,也隻是無奈之舉。或是身上沒有盤纏,找個富足人家做個苦工賺幾個錢權當路費,或是因為生病耽擱無法前行,等事情一了便離開,走向遠方。另一種是單純地為了討生活,哪裡能有口飯吃,就在哪裡呆著不走了,不攆不走。

如果這個地方再由於災荒或者戰亂不能再呆下去,那就跟著逃難的人流往彆的地方去,沒有方向,走到哪裡也不知道,隻是活一天,算一天,活不下去就死。在這個年月,有些人活著跟死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彆,無非是有口氣和沒有這口氣而已。

高家兄弟倆算是第一種,當時一起出來的那些人都做了第二種。兩兄弟隻要閒一點時,就把高家的家譜抄了一遍又一遍,以便有溜邊兒的族人時,給他們帶上一份家譜,走到哪裡無所謂,隻要活著就不能忘了高家的祖訓,不能丟了高家族譜,尤其是孩子,那是高家的苗。

當兄弟倆進了海豐城裡已經是快掌燈了,這一路的辛苦讓一家七人困苦不堪。

老大隻有一個兒子,而且大了,能自己走路了,隻是畢竟還小,走不了多遠就想歇,但總歇也不是個事兒。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要是錯過了宿頭,在荒野裡,那可真的有狼、獾子什麼的,非常危險。老二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都還小,隻能用挑子挑著,所以大哥的擔子一頭是破被、破衣服、碗什麼的,另一頭就是走不動的孩子。

還有一個累贅事兒就是兩個婦人都裹腳,站都站不穩,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更費勁,走得久了,腳就磨得壞了,先是泡,再是血。漁家的女子再皮實,可也禁不起這樣造,邊走邊哭。本來這一天能走出五十裡地,真走下來,也就三十多裡,有車有馬時還好一些,如今全靠兩條腿,可想而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