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戶(下)11(2 / 2)

彈指一灰 采薇天下 3077 字 23天前

回過頭再說送親的隊伍卯足了勁兒往貼嶺窩堡走,再也沒有其他什麼事,就進了屯子,就到了高家大院門口。

這裡早已經是鞭炮轟隆,聚的人怎麼也有三百來號人,估計是全屯子的人都聚過來了吧,孩子們在大人的空裡鑽來鑽去,有膽子大的去撿沒爆炸的炮仗揣在兜裡,老娘們踮著小腳四處追著自己的孩子。根本逮不住,還沒等挨到衣裳邊兒,就滴溜一下不知道又鑽哪兒去了。有點身份的人站在那裡嘮著嗑,不時地比劃幾下,沒文化的老農民還有膽子小的長工就蹲在牆根看著,臉上倒也洋溢著喜慶。

一聽見牆外的喇叭聲由遠而近,知道新娘子到了,忙都往大門外擠,卻也自發地往遠了站。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由紅到白,由不在乎到有些刺眼,人們都儘量找個陰涼地兒站著,或者蹲著,透過鞭炮的煙往遠處看著。

喇叭匠子專門有位置的,是靠一個大榆樹下擺了幾張桌子,和幾個凳子,也都走了一路了,忙過去坐下,可聲音一點兒沒停,吹打得更起勁了。

轎夫臨接近於路口時才換了人,可把前四個人累壞了,都卯足了勁兒,隻換肩,不換人。抬轎子是有講究的,不僅要有勁,還要懂技巧。腰杆子要挺直,起轎要穩,走起路來腳動身子不動,轎子要悠起來。肩膀累了要換肩,換要一起換,不能你換我不換,左前方是指揮的,叫吼班,後麵的叫應答,應答看不見路,前麵有個上坡、下坡,坑坑包包的,都需要提醒,隻要有一個人摔倒了,整個轎子就翻了。

吼班每走上一段路就喊上一聲“準備換肩,預備家按照節奏把轎杆輕輕一拋,另一隻手在空中一接,頭一側,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不知不覺的是轎子裡的人,說不知不覺隻是感覺上,喊聲還是能聽見的,除非是聾子。他們要的是感覺上的舒服,要的就是這種地位。要想轎子穩,光一兩個人穩不夠,需要轎夫們彼此之間相互配合,步調必須一致,快慢一致,你大了我小了,你快了我慢了,轎子都不會穩,必須要踩著點兒,踩到點兒,踩準點兒。

在東北的林區有抬木頭的人,人會更多,也是這個道理,那就要喊號子了,以後有機會再講。

為什麼最後要換班呢,最後要走得最慢,也要走得最穩。換的時候也有講究,四個人要走上前去,跟抬轎子的肩靠肩,聽吼班的一聲喊個人一齊把轎杆舉起,接的人早就準備好,平著肩送過去,轎杆要恰好平著壓在肩膀正中間,過高下落時壓得慌,轎子也會抖一下,過低就上不了肩膀,想再放上肩膀就不容易了,手也吃不住勁,容易栽歪。翻了轎子可是吃罪不起的。

新娘子的轎子隻要抬起來,不到婆家門口不能落地。新娘子顛了一路,估計頭都顛暈乎了,最後要慢慢走,漸漸地不再顫,讓新娘子清醒清醒。

等到了高家大院門口,一個老師傅拎著菜刀跑出來,繞著轎子掄了幾下,喊道“薑太公在此,邪魔歪道靠邊。”說完哈哈一笑,又跑回去做飯去了。

寶昌早先一步下馬,站在大門口等著,在這裡媒人跟勞忙的就開始交接了,前麵都是媒人管,接下來就是勞忙的人管,媒人找地方坐著看熱鬨去了。

勞忙的大聲喊“落轎,轎子門前落地,日子好好過,金子裝滿盒,銀子跺成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