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覺得好笑,“覺得允炆守不住天下?”
“他能守住才怪!”朱允熥沒好氣的說道,“他守不住天下,到時候我也跟著遭罪。要是我爹在,把好些事情給處置好了,允炆當個太平皇帝倒也行,我不爭也就罷了。允炆,現在能守的住才怪!”
老朱就好奇問道,“現在還不太平?”
老朱這麼說絕對沒問題,北元小朝廷覆滅遠遁漠北。西南西北也都安寧,東邊沿海可能有些倭寇,但是不成氣候。
朱允熥看著老朱問道,“皇祖父,你非要讓皇叔們就藩,不怕鬨出一個七國之亂?”
老朱嚴肅起來了,問道,“既然你也知道七國之亂,就該知道咱大明的藩王和漢朝那些王爺不同。咱大明的王爺不能理政,不能乾涉地方,就是手裡三個衛所的兵馬還都是朝廷撥糧草。這樣的藩王,能七國之亂?”
這倒也是,大明朝的這些藩王要說權力肯定是有的,隻是也不會像西漢早起的那些封國一般幾乎是獨立一方。
所以千古第一陽謀削藩令,在大明實際上派不上用場。
也就是朱允炆,能生生造就了曆史上第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
更何況老朱當年讓幾個兒子就藩,實際上也是為了集中皇權,是為了能夠將兵權從武勳手裡拿回來,防止武勳尾大不掉。
對於藩王的限製已經足夠多了,本來是不需要擔心太多。
在老朱原本的計劃裡,隻要他的好大兒登基,藩王手裡的兵權肯定也是要被收回來一些。
可是誰能想到,現在是這麼一出!
看到老朱要走,朱允熥說道,“給我宮符唄,我明日出宮。”
老朱停下腳步問道,“出宮?你出宮做什麼?”
朱允熥理直氣壯起來了,“允炆這都和文官攪和在一起了,吏部尚書都為他所用了,我就不能出宮去找武勳啊?”
老朱又好氣又好笑,“你要是不說要殺詹徽,他能去對允炆示好?那人,是你生生給送到允炆手裡!”
要說朱允炆和文官攪和在一起,那肯定是誇大其詞了。不過老朱還是很開心,自家這個三孫還是有見識的,知道自己的基本實力。
看了一眼朱標的牌位,老朱說道,“老大,你教的好啊。教出來這麼個沒規矩的混賬玩意兒,咱沒給你氣死,得給他氣死!”
說完老朱轉身就走,朱允熥急了,“皇祖父,宮符呢?”
老朱充耳不聞直接走開,這孫子不能多看,看多了就煩、就氣人。
老朱離開後,朱允熥也歎了口氣。他也不是沒想過在朝堂上大鬨一番,讓朱允炆難堪。可是那樣,除了讓天底下人笑話之外,沒什麼好處。
老朱真的要是立朱允炆,到時候就是找個理由,比如說朱允熥紈絝、失智等等,都是理由。
所以去將一些事情說出來、刨根究底,未必能有那麼好的效果。
所謂的一局定輸贏根本不存在,還是要看老朱這個皇帝到底是喜歡誰!
現在這樣鬥而不破,不是什麼壞事。慢慢的鬥唄,還有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