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就討價還價,“彆給我安排很多侍讀唄?很多都是之乎者也,有些道理我也明白。我以後也不要靠文章治理天下......”
老朱直接伸手,一下子揪住朱允熥的耳朵,“治理天下?咱說了要把江山社稷給你?”
沒躲掉的朱允熥隻能墊著腳、側著頭,“輕點、輕點!”
老朱更來氣,“還敢躲!”
揪著朱允熥的耳朵,老朱恨鐵不成鋼,“咱早年和你一樣,不喜歡讀書。咱總是說外頭軍機繁重沒時間讀書,你祖母就給咱關在房裡,給咱讀書講史,聽著犯困還不敢睡,就折騰人!”
老朱也是天縱奇才,小時候沒條件讀書,在寺廟打雜的時候認識了兩個字。也就是投奔義軍之後,開始讀書寫字。不說他文采斐然等等,可是讀書這件事情他真的沒懈怠。
朱允熥就說道,“那我也找個好一點的媳婦就行了,她讀書我聽著。你放牛討飯的時候,祖母學女工、讀書。我飛鷹走馬的時候,說不定我媳婦現在在府裡寒窗苦讀呢。”
老朱手上用力,頓時來氣,“你媳婦?這天底下哪個比得上你祖母?!”
不過老朱忽然問道,“給你選個書香門第的媳婦?”
“那不行!”朱允熥立刻跳腳,“肯定要在勳貴人家找,這事不急,等過幾年再說!”
老朱啞然失笑,說道,“還算有點見識!在外頭飛鷹走馬裝個紈絝,關起門就讀書學史。你爹和你到底是在鬨個什麼名堂,咱是看不準了!”
朱允熥也不回答,有些事情也沒辦法回答,誤會也就誤會好了,這似乎也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以前的朱允熥留給大家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提到他大家下意識的反應就是紈絝,這個觀念深入人心了。
現在要說去強行扭轉也不現實,所以有些誤會就繼續誤會下去。
老朱歎了口氣,對朱允熥說道,“以後讀書,不懂的就去請教翰林院的那些人,他們不管怎麼說還是有些才學在身。”
朱允熥點了點頭,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確實需要去請教一番,他讀書是‘不求甚解’,肯定還是要多聽多學。
隻要注意分寸就好,不要讓黃子澄那類人夾帶私貨就行。
自認為心智算是成熟、三觀已經建立,想要給他扭轉成一些讀書人認為的‘聖君’,那也不現實。
或許是有些心軟,老朱又說道,“實在不行,就去找咱,咱吃過的飯比你吃的鹽還多。拿不準主意就去找咱,咱給你說說。”
朱允熥還是乖乖點頭,老朱的本事肯定要認可。一介布衣能夠成為大一統王朝的皇帝,隻是有點本事都不行,必須是雄才大略、驚才絕豔。
朱允熥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問道,“皇祖父,你吃了嗎?”
看到老朱搖頭,朱允熥就說道,“那就在這邊吃點好了,也到了飯點。”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隨即說道,“咱留在這裡用膳,東宮那邊得急的上火。算了,你多吃點,現如今在長身體。學學允炆,他就去找咱請教學問了。”
說完這些老朱轉身就走,剛剛到了柔儀宮門口就見到了朱有容和朱有齡。
這兩位皇孫女雖然慌亂,可是趕緊行禮,禮儀不缺。
老朱簡單問了兩句就走,一路走一路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猛然間他想起來了,其他孫子孫女在他跟前都是規規矩矩,既是祖孫又是君臣。
可是偏偏最該討好他的那個孫子,看著是尊重、敬畏,也不會特彆缺少禮數。隻是仔細想想看,不像其他人那樣首先將禮法規矩擺在第一位。
這感覺熟悉又陌生,老大走了之後,本來覺得再也不敢有人這樣了。沒想到那個紈絝的孫子,連這個都學的一模一樣!
老朱嘴角微微翹起,這樣挺好。
不要說外人了,自家的兒孫都畏懼他這個皇帝。可是老朱明白,他不隻是大明王朝的皇帝,他也是淮西的朱重八。
隻可惜這個身份,很多人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