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也開始謝禮,“侄朱允熥蒙聖恩忝為皇太孫,見過諸位皇叔。”
站在一邊的老朱非常欣慰,老朱早年就定下規矩,天子與親王,雖有長幼之分,在朝廷必講君臣之禮。因為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
可是現在不是在朝堂,在叔父輩的行完禮後,那自然也就是天子或者儲君要行家人禮。
在給朱樉等人行完禮後,朱濟熺等人也趕緊上前。朱允炆自然是乖乖的跟著,不敢有任何大意。
朱允炆表情嚴肅,不敢有絲毫失禮,“臣朱允炆,茲遇兄弟皇太孫榮膺冊寶,不勝欣忭之至,謹率諸弟詣殿下稱賀。”
隨即一揖少退一步、再一揖,隨後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頓首至地,以兩手齊按地。再先起右足、以雙手齊按膝上、次起左足,再次一揖而後拜。
四拜起源很久,在戰國時期就有了,隻不過以前是謝罪的加拜之禮。
而現在變成了最為隆重的禮節,這是正式的大禮,為對父母、師長所行之禮。
在隆重的大朝儀等時,臣子見皇帝五拜,平常也隻是四拜。
行禮後,朱允炆等人起身。皇叔們可以坐著受朱允熥的四拜禮,但是他們這些兄弟沒資格。
也就是朱允炆、朱濟熺這些年齡稍長的可以站著受禮,朱尚炳這些年齡比朱允熥小的,還要乖乖的躲開。
朱允熥認真朝著朱濟熺等人行家人禮,二拜不磕頭。
這不是朱允熥裝腔作勢,而是老朱定的規矩,同輩就是二拜了。
老朱笑的那叫一個開心,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家子人和和氣氣,就是兄友弟恭。現在這一幕就很好,彆管是不是有人心裡頭不舒服,反正每一個人表情有怨懟、不樂意的樣子。
等到行禮結束,老朱說道,“國本已定,當著祖宗的麵,你們這些人也都該知道分寸。以後但凡有人起了不該起的心思,咱非得將不肖子孫革除宗籍。”
朱樉等人立刻跪下,連稱不敢。
都到了這個份上了,君臣的名分都定了,確實沒人敢起不該有的心思。哪怕作為皇子或者皇孫,對龍椅確實有些念想,可是一個個的也都心裡清楚,那個位置生來就不屬於他們。
老朱隨後開口,說道,“老二,你們幾個在外的親王這次滯留京師已久,明日啟程回藩。”
朱允熥都愣了一下,正常來說明天是需要百官進表稱賀,還有大宴。
老朱直接對朱允熥說道,“你照顧你這些叔父是好,隻是也不該如此護著。君臣名分已定,宴席本就不該給宗室藩王留席。他們在不在,也不要緊。”
這倒也是,因為按照老朱定的規矩,朝廷但凡有大的宴席,宗室諸王就算是在京,也隻能是去偏殿,不許和朝臣同殿。
朱樉立刻領旨,“兒臣遵旨。”
其實朱樉早就想回去了,在應天府肯定是不如在西安自在。在應天府,他就是空有秦王頭銜的皇子,在宮裡也要謹小慎微的。到了西安,那就自在多了。
老朱隨即看向朱棡,說道,“你留下。”
朱棡雖然很想回太原,可是這個時候也隻能強顏歡笑的領旨。哪怕此前朱允熥稍微透了點口風,讓朱棡有些心理準備。
不過現在看起來是最後的一點僥幸也沒了,說好聽點他是要承擔重任了,說難聽點就是要被父皇扶起來,要開始製約二哥了。
朱樉心裡跟明鏡似的,可是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誰讓他現在是老朱在世的兒子當中最大的,那就算是天然的容易被誤會、被猜忌。
朱允炆心裡也是跟明鏡似的,一些皇叔現在還沒有就藩呢。可是他這個皇孫,馬上就要去杭州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就藩。
沒辦法,誰讓他此前和朱允熥爭過呢,所以再想要留在應天府也是不可能的了。
也好,去了杭州就自在了,可以寄情山水、潛心修學,不用在應天府見了麵就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