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各地及蚌埠集官倉的糧食均經長淮衛運往鳳陽,淮河下遊所產的淮鹽也經長淮衛運往北方各地。
因此水路、陸路的一些官商客旅常在長淮衛短暫逗留,而作為中都八衛之一,指揮、守備、總兵等朝廷命官雲集長淮衛。
朱允熥仔細看著這些,再召徐輝祖,仔細詢問武庫的事情。
大明朝的武庫設立,很多的都是就近以及近礦的原則,有鐵礦、煤礦的,自然是要承擔起製作軍械的責任。
鳳陽府自然也是要有武庫,而淮南則屬於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和懷遠縣。
“令人在壽州、懷遠境內尋煤。”朱允熥直接開口,說道,“現如今在其界內找到煤礦,再仔細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大礦。”
淮南的煤礦開采曆史也算久遠,南宋和元朝時就有曆史了。
對於這個巨大的煤田,朱允熥不能不在意。雖然按照現在的開采條件,肯定是沒辦法開采的更多、更深,但是先將一些比較容易開采的地方開采了,夠大明現在所用也就行了。
煤礦實際上不算是大明朝現在最缺的,最缺的實際上是銅礦和鐵礦,金銀礦也比較欠缺。
以至於朱允熥浮想聯翩,中南半島的礦業資源發達,銅礦和金礦等不缺。東瀛那邊更不用說了,一個石見銀山就足以讓人發狂,那是真的銀山啊。
這些都要仔細謀劃才好,現在想要全都給一口氣吞下也不現實,得慢慢的發展,得做好了準備之後一舉拿下。
“不征之國?”朱允熥笑了起來,“祖父就是嫌那些地方荒涼、沒有產出,要是知道那裡有金山銀海,他馬上就改《祖訓錄》,反正也不是改了一次兩次。”
真到了那個時候,文武官員都不會勸說皇帝罷兵之類的。
老朱可是承認了元朝的正統性,所以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保留了主動權。
東瀛那邊確實沒有被蒙古人征服,可是中南半島被征服了不少。這也就意味著,大明甚至都不需要找到太多的理由,就可以興兵南下。
“我得抓緊時間了,有些事情得祖父在的時候開好頭,要不然祖製就要框死我。”朱允熥喃喃自語,“改革,談何容易啊。”
如果有了大量的金銀,寶鈔的一些麻煩就可以更好的解決了。
造船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將中南半島作為跳板,以後開海等等也更加便利。
更何況中南半島本身就是熱帶,作物一年三熟、四熟,那都不叫事。雖然運輸糧食的難度會加大,但多了一個糧倉也是好事。
金銀不能吃喝,在治世有大用。而糧食,在任何年代都不會有人嫌多。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做到長治久安。
“錦衣衛,我得先用錦衣衛。”朱允熥琢磨著,“錦衣衛本來就有很多的探子,讓他們去找!”
石見銀山現在還沒有被發掘開采,中南半島那邊現在也十分動蕩。
直接跨海作戰有點難度,朝鮮半島要不要先考慮?
李成桂應該剛剛篡位稱王,可能已經派使節來大明了,希望大明這個宗主國承認他的合法性。
不對啊,在京城的時候還沒有聽說這些,難道還在路上?
得早點趕回去,雖然曆史上的朝鮮王朝絕大多數時間對大明這個宗主國十分的恭順,是一個比較模範的藩屬國。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啊,朱允熥不惦記著朝鮮進貢的弓、紙、新羅婢,他惦記著的是能不能以此作為跳板,能不能繼續對外發展。
再不行,安置一些藩王總是好的吧。
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明夏的末代皇帝明升,可都是被老朱安置到朝鮮在生活。
朱允熥覺得有些事情確實需要抓緊了,對於大明的家底得好好的摸清楚才行,對於現在的一些實力等等,也要更加了解清楚。
也隻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夠在未來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更加正確的安排,才能夠有機會讓自己的一些謀劃取得成功。
淮南的煤礦是大事,也是小事情,這自然是值得重視的一些事情。
不過在朱允熥看來,他還有其他的一些大事是需要做好的,甚至算是在和時間賽跑。
現在不需要上朝,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去嘗試著接手,算起來也是少了一些約束,可以放開手腳的去‘胡鬨’。
反正現在已經被立為皇儲了,雖然文武不算是全都歸心,但是也沒有太多的離心離德。
不需要他們絕對的忠誠,隻要能夠踏踏實實辦好事情就行。
那就努努力,看看能不能走出來和曆史上不一樣的大明發展軌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