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錦也鬆了口氣,徐家上下也都鬆了口氣。太孫殿下麵無表情的樣子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現在還是在祭拜中山王徐達的時刻。
看著徐妙錦,朱允熥笑著問道,“春日和暖,可有想要去的地方?”
徐妙錦就回答說道,“既然是踏青,自然去紫金山。如果是到了秋天,就去玄武湖。”
朱允熥就看著徐膺緒,說道,“聽到了吧?春日踏青就去紫金山,你和潁國公世子準備好。”
徐膺緒立刻領旨,皇太孫要是出城踏青就意味著沿途的護衛等等不能馬虎。
朱允熥指了指徐增壽,說道,“你這些天準備準備,雖說現在是踏青、也不該狩獵。隻是女眷們遊山玩水,文人士子曲水流觴,勳貴子弟就要英武。”
一想到此前朝廷頒發的勳貴將校承襲製度,徐增壽也明白太孫殿下要簡單考察一下武勳子弟了。
小小的徐欽努力跟著,但是小孩子到底小,沒力氣了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朱允熥頓時笑了起來,其實也有人可以抱著徐欽,但是小孩子都喜歡鬨。
“這孩子有誌氣,非要自己走。”朱允熥就說道,“不管是開國大封功臣,還是現在已追封五王,都是中山武寧王為首。文人想著諡號文正,我大明最多不能過武寧。”
徐輝祖等人麵色一喜,死後封王也是無數臣子的終極追求,而諡號也是對於一個人的蓋棺定論。
大明現在的一些諡號規矩還沒有完全形成,徐達諡號武寧沒問題,這是典型的武將諡號。而常遇春的諡號是忠武,不是‘武’字開頭。李文忠是武靖,鄧愈是武順。沐英又是昭靖,曆史上的湯和則是襄武。
以後得定下一些規矩,臣子的諡號等需要定好規矩,免得有人亂來。
皇帝的諡號、廟號更要如此,隋朝以前皇帝的諡號都是一字或者二字。到了唐朝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基本上也都是十個字之內。實際上也就是李隆基,將先帝的諡號都改為七個字。
以後就越來越誇張了,曆史上的大明皇帝諡號字數不少,朱允炆給老朱的諡號十五個字,朱棣增加到十九個字。到了清代,將美言懿語各種堆積以至於達到二十五個字,那也不算什麼了。
這事得朱允熥來做,先定下臣子的諡號準則。至於皇帝,老朱的身後事肯定是朱允熥來辦,現在總不好去好老朱討論一些諡號的事情吧。
以前的朱允熥也覺得一些繁文縟節沒意思,可是現在的他越來越覺得有些看似繁瑣的禮節等等非常重要,這些也代表著一些政策的走向,對民風民俗的引導。
祭拜徐達之後,朱允熥就回到了皇宮,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安慶公主著急忙慌的問道,“允熥,我出嫁了,東宮的事情你們能顧得過來嗎?”
“我兩個姐姐也有長進,東宮現在也沒亂七八糟的事情。”朱允熥信心滿滿的說道,“小姑隻要踏踏實實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用管我們。”
安慶公主一邊指了指深宮,一邊小聲問道,“那邊呢?”
“她回不來東宮。”朱允熥更有信心的說道,“她現在隻要教好了老四和老五就行,哪裡還有其他多餘的心思。前些天老四過來,伱又不是沒看到。”
安慶公主一想也有道理,前幾天朱允熞過來了,姿態放的非常低。
意思就是他也是虛歲九歲了,希望朱允熥能夠允許他回鳳陽。不是一個人回去,而是跟著皇叔們一起回去。
朱允熥大度的允許了,自家弟弟還是要關心一下。雖然過去這兩年,朱允熥見到朱允熞的次數非常有限,不過無傷大雅的事情還是要做些表麵文章。
安慶公主這才放心,隨後又問道,“有沒有你不好出麵的事情,我現在給你辦了。等我下嫁了,再做事就不行了,到時父皇都要責罰。”
朱允熥想了想才開口,“還真有一樁事情得小姑出麵才好,現在還有好多禮法不全,皇姑可以想法子讓勳貴女眷知道些。”
“我們這些婦人還能乾涉朝政?”安慶公主懷疑的看著朱允熥,“母後在的時候,她明麵上都不乾涉朝政。”
朱允熥隻能說道,“又不是讓你們左右、乾涉朝政,她們回去一說就行。就說勳貴子弟多有驕縱,擔心敗壞門風這些。就說言傳身教重要,隻是好多勳貴在外鎮守教不了子嗣後代,得讓朝廷幫忙。”
安慶公主就問道,“不是有勳貴子弟入宮侍衛、陪讀嗎?”
“那哪夠啊,文官還有科舉,一些士子也能熬出頭。”朱允熥就說道,“勳貴這邊都是早年有戰功,以後就難說了。沒個武學可不行,弄個京衛武學,以後武人就不隻是投軍一條路了。”
安慶公主點了點頭,不過總懷疑朱允熥沒有說完整。
自家這個侄子做事總喜歡藏一些,不到最後時刻不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