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也好、徐妙錦有了身孕也罷,這些確實都對朱允熥有一定的影響,會牽扯他的一些精力。
可是不管怎麼說,作為大明的皇太孫,尤其是這兩年手裡的權力越來越大,那都意味著朱允熥也應該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治理江山社稷上。
傅友德和藍玉先後接到了安排,一個去北平一個去太原,這兩大國公就要去準備襄助晉王和燕王出兵了。
跟隨他們一起出動的自然會有一些勳貴,大明朝用兵就是如此,肯定是勳貴要跟著一起出動。
包括徐輝祖和李景隆,這兩位也都跟著一起出征了。現在留在應天府的國公,猛然看了一圈後就發現隻剩下一個常升了。
道衍整理好文書遞給朱允熥,“殿下,臣以為此次用兵,怕是難有太大戰果。”
朱允熥就嚴肅問道,“大和尚,你為何是這樣的論斷?”
道衍也不藏著掖著,說道,“殿下,此前寧王殿下於草原發現韃子衣甲。隻是並無找到太多馬蹄印記,想來隻是小隊遊哨之流。”
去年朱權就發現了一些蒙古騎兵的衣甲,今年又發現了幾件,這都證明了有一些蒙古韃子在不斷的靠近漠南,似乎是有著一些蠢蠢欲動的跡象。
可是很多人也看的明白,這也就是小股的騎兵而已,甚至會有人覺得這麼一點動靜實在是不值得大明興師動眾。
但是在老朱的眼裡,包括在朱權以及一些勳貴的眼裡,這些跡象都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就是蒙古韃子要開始犯邊的一些跡象了。
納哈出被降服、北元小朝廷覆滅,有些蒙古部族歸降等等,再加上現在的一些蒙古部族的內部爭鬥等等。
這一切的跡象都說明蒙古內部現在分裂的利害,他們的實力也被削弱的厲害。躲著大明都來不及呢,現在跑到了漠南隻能說明他們彆無選擇。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說道,“大和尚說的有些道理,隻是這一次不管如何,朝廷勢必是要出兵。這些韃子就是如此,得寸進尺的貨色無需客氣。”
道衍自然也認同這一點,不過還是擔心說道,“殿下,臣以為降服韃子之後,收複人心才是最為要緊。”
這話也沒什麼不對的地方,一些歸降的蒙古部族也是朝秦暮楚之輩,這些年也偶爾會出現歸降的蒙古部族降而複叛的事情。
即使是一些羈縻衛所,也算是半臣服的狀態,很有可能演變成聽調不聽宣,甚至直接叛逃。
夏原吉冷哼一聲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朝廷待他們恩寬,這些人實在不識抬舉!”
對於夏原吉的話,朱允熥也隻是一笑置之,不過有些夏原吉說的那些話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
隻可惜現在的大明即使是國力強盛,也沒辦法真正的做到將所有的土地都牢牢的掌控在手裡,不管是漠南還是遼東,想要長期駐兵、築城,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現在的遼東等地還不是北大倉,那裡是真正的苦寒之地,也就是現在還沒有叫出來寧古塔的說法而已。
而漠南的一些地方是草原,大量的駐紮兵馬等等也沒辦法保證足夠的物資供給等等。現在的士兵都需要學習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種植水稻、小麥。
不是朱允熥不想去做一些事情,實在是生產力水平跟不上,想要瘋狂的開發等等有些得不償失,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道衍就看著夏原吉,說道,“夏大人,那些韃子是朝廷心腹之患,想來大家都明白。隻是夏大人,朝廷兵餉、糧草不足,如何出兵?”
夏原吉也隻能頹然歎氣,不過還是說道,“現在那些韃子算不得心腹之患,隻是秋後螞蚱罷了。等到過幾年,朝廷必然興王師伐之!”
朱允熥就笑著打趣了,“夏原吉,你倒是讓我意外。本以為朝廷要出兵,朝中必然會有人會來勸諫,要說些窮兵黷武、教化蠻夷之類的話語。”
夏原吉也不好爭辯,因為每次出兵的時候,朝中確實都會有類似這樣的聲音,而大多數也都是來自文臣。
而現在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反對的聲音,不是那些文官的一係列觀點和認知有了多大的改變。
實際上也就是單純的因為皇帝和太孫太強勢,對於這一次出兵是根本不容置疑的,那自然也就隻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堅持了。
在沒有出兵的時候可以以各種條件勸阻皇帝出兵,可是一旦出兵了再去提及這些事情,那就是動搖軍心了,到時候就少不了要吃苦受罪,那也是咎由自取。
要說夏原吉,他本身就不算是什麼比較熱衷於戰爭的人,甚至是比較抵觸戰爭,覺得那樣勞民傷財,對朝廷的負擔也極重。
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顯然也是沒辦法反對一些事情。
對於現在各個衙門的人來說,全力配合朝廷出兵,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他們的一些本職工作了,絕對不能有任何的耽擱、懈怠。
朱允熥看向夏原吉,認真說道,“寶鈔的事情現在如何了?”
夏原吉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臣等已經悉數記下所製寶鈔、所收寶鈔,如今在令各州府縣衙門需收、兌寶鈔。”
朱允熥滿意的點頭,“確實該如此,前些年寶鈔不為百姓所用、百姓心中多有疑慮,實在是因為寶鈔沒了信譽。寶鈔的信譽,乃朝廷的信譽!這事得盯著,令吏部也需將寶鈔兌換等事務納入考評。”
這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動作了,不過這一切也算的上是有一些循序漸進的過程。
兩年前朱允熥就直接向老朱提起了如今寶鈔的隱患,可是前期挖下的坑實在太大,也沒辦法直接扭轉頹勢,隻能一步步的改善。
而現在總算是看到了一些好的趨勢了,現在可以在國庫稍微有些盈餘、糧倉有些餘糧的情況下將寶鈔回收,可以讓寶鈔作為法定貨幣具備更多的信譽。
道衍這時候也勸說說道,“殿下,臣以為此事還是不能操之過急,寶鈔前期所發實在太多。若是今年兩稅全都是可用寶鈔抵兌,國庫裡糧食怕是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