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朱要說話,朱允熥搶先說道,“我也知道祖父擔心倭寇,這事情我也不會放下。水師強了,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倭寇。今年對倭寇的事情,我就定點規矩。”
老朱頓時感興趣的問道,“說說,你準備怎麼定規矩?”
“還不是擒獲倭寇的升賞麼!”朱允熥說道,“如果是真倭,我準備定下和北孥一樣的規矩。將帥、士卒的升賞,也各有不同。”
聽到朱允熥這麼說,老朱比較滿意,“是該如此,這倭寇也是心腹大患。”
大明對於軍功的要求不一樣,平定亂民、割據勢力,賞賜不一樣。殺的是韃子或者倭寇,賞賜是要高一點。
老朱禁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倭寇肆虐。不過老朱的海禁,也不是完全的‘片板不得下海’,一些朝貢等等還是存在的,隻不過限製了民間的出海等等。
至於海貿等等,老朱在這方麵也是嚴防死守,海貿的規模可謂是小的可憐了。
老朱盯著朱允熥,認真說道,“那你這兩年抓緊些,咱現在由著你。真要是這兩年做不出來什麼,彆怪咱醜話說在前頭。到時候就是你不高興,咱臨死前也定個規矩!”
朱允熥瞬間有了些壓力,這也算是老朱給他的‘最後通牒’,或者說這是一個考驗了。通過了,自然是允許繼續嘗試著海貿等等。
如果實驗失敗沒有任何的成績,甚至是有些損失,老朱的意思就是直接定下鐵律。到時候就算朱允熥還想要重開海貿,遇到的阻力也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雖然有壓力,不過朱允熥也有信心,“本來我也是打算這兩年就準備準備了,想來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老朱就沒好氣了,“是啊,你這幾天補貼船廠的不少了。新的大船也都給你弄走了,水師有不少人也就罷了,你那個舅舅在福建、廣東也抓了不少人吧?”
朱允熥有些底氣不足的說道,“不應該啊,我三舅沒抓多少人。”
“沒抓多少人?”老朱對於裝傻充愣的朱允熥更是不客氣,“要不是抓的都是些海商,咱早就收拾你們了。”
常森在福建、廣東也是做了不少事情,有理有節的請了一些人,比如說船匠、水手等等。不過也抓了不少人,就是出過海的商賈等等。
這些人都是在執行朱允熥的一些旨意,這些也都是在為出海做準備了。
至於引起動亂等等也不需要擔心,不是所有人都出海。更何況按照現在大明的律法,私自出海就是犯法的事情,抓了是在維護大明的法製。
開海之類的事情,朱允熥肯定會推進下去,他自認為基礎現在也算不錯。
或許也是時候可以開啟一些小規模的實驗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出海就是幾百條船、無數物資等等,這顯然不太可能。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出海就算是帶著一定的政治意義,但是絕對不會隻是單純的宣揚國威。賺錢,這些顯然是朱允熥更為在意的事情,肯定是要多賺錢才行。
為大明爭取到更多的好處,證明有利可圖之後再擴大規模,再去賺更多的錢財。
這樣也是一種良性循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單純的也就是朱允熥這個皇太孫的個人意誌。
和老朱吃完飯、聊完正事,朱允熥也就回到了文華殿,“嚴震直那事算是定下來了,你安排一下去奏報、交人。”
道衍立刻記下來了,他這個殿閣大學士做的越來越像朱允熥的秘書和顧問了。而夏原吉這個殿閣大學士,則是朱允熥的財務顧問了,專項做好一些事情。
對於朱允熥能夠從皇帝那裡得到旨意,道衍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這不隻是太孫受寵的原因,也是因為皇帝的一些脾氣、誌向,道衍等人多少也知道一些。
現在就去將一些事情給做好,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那就要快速的推進、落實。
不管是皇帝還是太孫,都喜歡能做事的臣子,這一點道衍等人更加心裡有數!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夠在大明的朝堂上站穩腳跟!
朱允熥繼續開始伏案批閱奏章,這就是他的工作了。現在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內政、放在民生,這些也不可小覷,壓力和挑戰都不算小。
想要做好一些事情,絕對不是隨便說說就行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