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一年之計在於春(1 / 2)

洪武三十年的會試如期舉行,看似也沒有什麼區彆,有很多的事情還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隻需要按照程序來就行,肯定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有些時候也就是如此,根本就不需要考慮其他的問題,隻要認真起來的話就不會有差錯。

朱允熥也不覺得有太大的問題,看起來他是有些多慮了,沒有那麼多的陰謀論。

就算是有些人會不滿,隻不過想想洪武皇帝帶來的壓迫力,想想這位皇太孫的麵善心黑,大多數的人還是不敢有什麼小動作,一個個的都很老實。

畢竟現實情況就是皇帝高度集權,所謂的地方豪族等等看似是有實力,不過那也就是在地方而已,還是很難做到真正的割據、影響朝局等等。

朱允熥心情非常好,文武百官們的心情也不錯,因為他們再次見到了皇帝。

親耕的時候,皇帝這是沒有找理由不露麵。大明朝的這位開國之君重農時,那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是從方方麵麵都可以體現出來的。

隻不過更多的官員們看著的,是那個被郭寧妃抱在懷裡的繈褓,是一個時不時就要稍微鬨騰一下的胖孩子。

不讓徐妙錦抱孩子,那是因為皇帝扶犁親耕的時候,太孫在牽牛呢。而太孫妃則需要播種,這也都是她的一些職責所在了。

老朱親耕結束,抱著朱文垚開始訓話,“農耕,乃我大明國本,諸位愛卿可明白?”

旁邊的徐妙錦低著頭強忍激動,雖然她知道以朱文垚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未來的儲君,但是那也存在一些可能性。

現在開國皇帝抱著他的重孫呢,這就是當著麵的在直接明確未來的國本之選。

朱允熥自然向前,嚴肅無比的說道,“皇祖父明鑒,孫臣雖時有荒唐之舉,也實在不敢動搖國本。農耕之事,孫臣也向來勤勉。”

這話說的也沒毛病,朱允熥確實有不少看起來稍微‘離經叛道’的做法,但是老朱對此也從來都沒有任何的意見,百官們也算是看在眼裡的。

這位皇太孫對於農耕確實是非常的在意,也花了不少的力氣去安排開墾、屯田等等,也花了大力氣去興修水利。

所以說朱家重農耕,這也算是一脈相承了,開國皇帝知道民生之艱,對農耕無比重視,這不值得奇怪。

而生於富貴的太孫不忘根本,也無比重視農耕,這就是大明的服氣了。

老朱對於朱允熥的回答非常滿意,說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心安了。文垚要睡了,朕先回宮。”

洪武皇帝到底是變了,以前親耕都是親力親為,不會事情做一半就撂挑子交給其他人去辦。但是現在的話,親耕也沒有他重孫重要。

老朱可以回去,但是朱允熥肯定是不能回宮,親耕禮剩下的事情也就是他來完成了,這時候也絕對不能偷懶了。

甚至在一些官員的眼裡,這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傳承了,皇帝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情,就是在明顯的傳達一些意思。

不過那些事情暫時也不是百官們需要考慮的,他們心裡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也就行了。皇權的交替,暫時輪不到百官表達更多的意思。

朝廷已經定下來了一些規矩,更重要的還是要看皇帝手裡有沒有權力。

親耕結束回到皇宮,朱允熥問道,“這一次會試,可覺得有些才乾不錯的士子?”

朝堂上看起來也算是人才濟濟了,不過對於統治者來說,他們肯定是不會嫌棄有才乾的人多,英才越多自然就越好。

哪怕有些時候可能會埋沒一些人才,但是也要遠遠好過沒有足夠的人可以用,這一點也算是統治者的想法。

陳迪就回答說道,“回殿下,此前閱卷,有一些看似還不錯的卷子。陛下開國三十載,教化天下、文風盛行。”

“這麼說就是沒有驚才絕豔之輩了?”朱允熥則笑了起來,說道,“也罷,想要有那麼經天緯地之才,這談何容易。”

實際情況也確實是如此,不是每一科的科舉都會帶來一些經天緯地之才。很多的時候,狀元步入仕途也未必就是能夠居廟堂之高。

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彆好失望的,這一科沒有太多的天才,那就等下一科再看看,說不定會有一些驚喜。

再說了,哪怕現在這一科看似沒有太多有才華的人,但是科舉取士的一個好處就是兜住了下限,這些中榜者也算得上是有些才華和本事的。

曆練曆練,說不定還能出現一兩個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的。讓他們去地方,也能夠有機會保一方安寧。

所以說現在還真的沒有理由放棄,這一科的取士正常進行也就行了,其他的也不用多想。

看向陳迪,朱允熥繼續說道,“會試之後,還是照慣例賜狀元牌坊。宣揚教化之事得繼續抓緊,你去和吏部商議一番,派官時按地域劃分好。”

異地為官、南人北官,這也是朝廷現在在提倡的一個做法。也可以說是硬性的要求,是必須要執行好的一些策略。

“姚廣孝,你跟著一起過去。”朱允熥繼續說道,“前元時期留下來的一些官吏,該汰除也就要汰除了,歲數到了的就讓他們退了。”

道衍等人也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皇太孫現在這麼安排,自然也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

在剛剛取得社稷的時候,朝廷麵臨嚴重的官員不夠的情況。所以有很多地方的地方官都是元朝時期的官員,換身官服就成了大明朝的官。

不過現在大明的一些人才儲備等等已經跟上了,那麼那些元朝時期留下來的官員,也是時候退位讓賢了。

這不是朱允熥的卸磨殺驢,也不是說那些元朝的官就能夠搞起來什麼風浪,單純的就是時機成熟了,換成大明培養的官吏更好一些。

其他的自然也不用多想,事情真的沒有那麼複雜,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會試的事情,朱允熥確實看起來不需要太擔心了,事情的進展還是非常順利。

隻要繼續踏踏實實的執行就好,隻要不是忽然間出現大的紕漏,那麼這一次的南北分榜肯定也就能夠平穩有序的展開,會為接下來的科舉開一個好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