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抓捕(1 / 2)

棄徒的日常 紅遊隼 5069 字 2024-08-05

我本來想回家的,但看到卞雯還在加班,想著一個女同誌半夜獨自回家不放心,於是又坐了下來,插科打諢陪著她。

十一點差一刻,卞雯長呼一口氣,雙手離開鍵盤伸了個懶腰,然後開始收拾文件。

我也站起來,問:“都弄好了?那就可以回家了?”

“是啊。謝謝你一直陪著我加班。”

“沒關係的,我回去也就是睡覺,還不如在這裡陪美女聊天。”

卞雯白了我一眼,剛想說話,我的手機響了。

我一看,是劉益明打來的,趕忙接通:“小明啊,怎麼了?”

手機裡傳來劉益明壓低嗓子的聲音:“小義,事情有點麻煩,你能來一趟嗎?我們在西山頂梵音寺破塔上。”

西山頂我熟,是在母校東麵的山裡。梵音寺也去過幾次,是一座廢棄的寺廟,年代也不是很久遠,明朝中後期建的,清末被廢棄。曾經有考古隊進駐測量考察過,不知什麼原因後來沒有繼續。這種宗教場所,香火旺盛的時候是百邪辟易,一旦敗落,往往有邪祟會入駐吸食以往的香火餘氣以及功德殘留。

劉家兄弟自我介紹時候比較謙虛,但我看得出哥哥劉益明是符師,畫符有兩下子;弟弟劉益亮專精“神打”,即請靈體上身借其力量戰鬥。這兩人能力單獨拿出來都不出挑,但在一起絕對是棘手的組合。現在居然向我求援,看來是發現了什麼不對勁的情況。

我應了一聲,掛了手機,對卞雯道:“卞警官,有點急事,我就不送你了,再見。”

卞雯道:“有急事?我送你吧,我開車的。”

我也是糊塗了,卞雯是有車的,我等她個什麼勁兒,早該自己先走的。不過有車送是最好的,我道:“有點遠,西山頂那邊,你方便嗎?”

“方便。”

一路上,我不停看手機,生怕錯過了劉家兄弟的訊息。我不能主動打過去,萬一他們沒靜音,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晚上路況不錯,卞雯紅綠燈節奏把握的很好,雖然速度不是很快,但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很快,車在西山頂腳下的一處空地上停了下來。我對卞雯道:“我的上衣放你車裡,麻煩明天帶給我,謝謝。你趕快回家吧。”隨後跳下車,打開手機照明,插在襯衫胸袋裡,撥開擋路的草葉枝條,順著一條小路向上爬去。

梵音寺並不在西山頂的山頂,而是在半山腰一處緩坡上,沒有正式的路到達,所以即使很多安臨本地人,也不知道這處廢墟。從風水的角度來看,這處選址並不合適建造廟觀,更適合鎮壓封印,所以三師兄曾經斷言寺下一定封鎮著什麼。害得大師兄和四師兄有一陣一直在這一帶盤桓觀望,結果也沒望到什麼邪氣。

現在,梵音寺的那座隻剩四層的斷塔就在眼前。我關了手機照明,借著月色繞過了一堵矮牆,穿過一座破殿,來到了塔側。這座塔坐落於一處約兩米高的台基上,斷裂的頂部已經長滿了各種草木。這時我聽見台基另一側不遠處,傳來竊竊私語聲和幾聲金屬碰撞聲。

我繞到台基正麵,緊貼壁角向另一側望去,隻見三個人影在一個大型石香爐邊小聲爭執著什麼,其中一人還拿著根撬棍抵在香爐腳上。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想起劉家兄弟都在塔上,便順著坍塌成斜坡的台階爬上台基,進了塔門。一進塔門,便聽到陰影中一聲“噓”,劉益亮現身出來,引著我小心翼翼上到第三層。三樓地麵上,蹲著劉益明,正從一處窗口探出半個頭觀察下麵的情況。

我到他身邊蹲下,輕聲問:“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當晚劉家兄弟出了公安局大門,就直奔最近的一位受害人家,以補充提問為由,進屋偷偷貼了張符。

十點半這家人剛睡下,在外蹲守的劉家兄弟就看到幾片紙人順著風飄飄呼呼到了樓下,接著順著牆爬到了那戶人家窗戶處,從窗縫鑽了進去。隨後劉家兄弟衝上去敲開那戶人家的門,進屋時那些紙人已經跑了,當然那張符也貼在紙人身上一起跑了。隨後劉家兄弟就跟蹤那張符一路來到梵音寺,見到下麵三人中的一人正在回收紙人。劉家兄弟見對方隻有一人,又回收了好幾批紙人,準備殺出去來個人贓俱獲,卻不料一下子又出現了兩個人。接著三人說了些什麼漸漸有了爭執。劉家兄弟便趁機摸到塔上,一來隱蔽,二來便於觀察。同時害怕對方人多己方鬥不過,便打電話要我前來支援。

我特意從窗口探出半個身子觀察了那三人一會兒,三人竟沒有一個有所查覺。我坐下,捏靜心訣,凝神感應,很快,周圍響起了各種聲音。劉家兄弟的心跳呼吸以及動作時候的摩擦聲,牆縫裡各種蛇蟲鼠蟻的搔爬聲,塔周的風聲,以及,塔下那三人的爭執聲。三人的聲音並不出奇,都是些略有法術的小角色。等等,怎麼塔基邊上還有一個人?是女的!普通人,但身上有股堂皇威壓之氣,應該是公職人員。我一合計,肯定是卞雯,她也跟著來了。女人的好奇心啊...

我對劉家兄弟道:“他們幾個沒什麼本事,用雷法有點過了。等會兒我跟小亮下去直接抓捕,小明在樓上備著符以防萬一。還有,卞警官在塔基邊上,彆誤傷了。”

我跟劉益亮出了塔門,走到台基邊上,撿了塊斷磚拿在手裡。那三人已經停止爭執,兩人正用力撬動那石香爐,另一人盤坐於地無可奈何地看著。

我咳嗽了一聲,三人齊齊向我望來。

“警察!哪個是放紙人勒索市民錢財的?自己出來,其他無關人等不要摻乎,否則後果自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