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王特意繞著路走,他要避開朝廷的大軍,保存兵力,儘快趕到京城去。
他是沒碰上朝廷的大軍,但他碰上了平寧侯。看著端坐在馬上的平寧侯,庸王的瞳孔猛縮,“平寧侯?”他不是重傷臥床不起了嗎?
平寧侯手持長槍,手一拱,朗聲道:“難得庸王還記得老朽。”
中氣十足,一點都不像是曾受過重傷的樣子,看來之前傳出的平寧侯重傷的消息是假的了。
神武帝!是否從一開始他就在布局?
庸王怎麼會不記得平寧侯呢?他還在宮裡的時候,平寧侯是少年小將,一戰封神。此後百戰百勝,是大夏百姓心中的戰神。
朝廷欽點平寧侯為平叛主將,庸王是無比忌憚的,於是他讓人慫恿勇王,那個蠢貨果然中計,他設下埋伏一舉滅了朝廷兩萬兵馬,平寧侯也受了重傷。
庸王很得意,平寧侯老了!沒了爪牙的平寧侯有何懼?
沒想到平寧侯重傷是假,那兩萬兵馬?若真如他所想那樣,神武帝用兩萬兵馬誘他中計,此人手段果然狠辣。
庸王定了定神,“平寧侯乃一代戰神,功勞足可位列三公。朝廷不賞識侯爺的才能,本王卻不是。本王對侯爺一向敬重,侯爺若願依附於本王,本王定以王位相酬,這萬裡江山與侯爺共享。侯爺意下如何?”
平寧侯何許通透之人,如何聽不出他的挑撥和拉攏?他哈哈大笑,長槍一指,“你為反賊,本侯乃平叛主將,哪有那麼多的廢話?手底下見真章吧!”
就算庸王在西疆經營出一方勢力,但在平寧侯眼裡他還是當年宮裡那隻小老鼠。國泰民安,造反有成功的嗎?他陽關大道不走反而跟他去走羊腸小道?他有那麼蠢嗎?
彆看新帝年輕,格局和謀略庸王都比不上。
他雖是侯爺,但家裡兒孫皆受重用。好多年前,受韓國公相托,他還曾口頭指點過聖上兵法,雖沒有師生之名,但亦有師生之實。光憑這一點,他家在京裡也能屹立幾十年了。他得多想不開才跟庸王一起造反?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平寧侯不愧是一代戰神,硬是用三分之一的兵力阻住了庸王的去路,贏不贏的不重要,隻要能把人拖住就行。
庸王日漸暴躁,進是進不得,退?誰知道後頭等著他的是什麼?他從平寧侯的態度中也看出一二了,他把他攔在這裡,怕是等著神武帝呢。
庸王一想到要受兩方,甚至三方夾擊,他就坐立不安。人生中頭一回生出後悔,倒不是後悔造反,而是選擇的時機不對,他應該再等等,勢力再強盛些。
卻忘記了他的勢力強盛了,人神武帝的江山早坐穩了。
一場大雪,讓京城內外多添了幾具死屍,朝廷忙著賑災。連金九音都沒閒著,組織了一場女眷的募捐,所籌到的善款全部用於賑災。
本來這事金九音是請李太後牽頭的,被梅太後知道了,很是發了一頓火。李太後體諒金九音的不易,就主動推辭了,說自己最近胸口有些悶,要養一養,操勞不得。
金九音領她的好意,轉頭就把夏小胖送慈寧宮給李太後玩去了。兩個月大的奶娃子,吃飽了就是睡,在哪睡不是睡?既然李太後喜歡她,那就送去給她多看幾眼。
這一舉動果然對了李太後的心思,把夏小胖打扮得跟個福娃一樣,每天抱回來的時候還跟著兩個送東西的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