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昭陽公主為儲君,這事和皇後娘娘要領兵出征可不一樣。女子為將雖然不多,但哪朝哪代都能找出一兩個。她們就算出格了些,還不是要聽聖上的,聽夫家的?
女子為帝就不一樣了,她一個女子手握大權獨斷乾坤,這讓深受儒家思想教導的士大夫如何能接受?
反對之聲特彆激烈!
神武帝不放在心上,金九音自然也不著急,她跟昭陽公主道:“穩住,做好你該做的。讓他們吵去。”
身為當事人的昭陽公主自己無須親自下場,那多降低自己的格調!
所以,大臣們反對歸反對,對昭陽公主的觀感還是很好的。她打小就常出入禦書房,許多大臣都是見過她的,長得好,見人就笑眯眯的,遇見他們該問好時問好,該行禮時行禮,一點都沒有皇家的驕縱之氣。這樣的小姑娘很難讓人心生惡感。
就是現在,哪怕遇到朝堂上叱罵她的大臣,她還是笑臉相迎,行止有禮。反倒弄得那些大臣渾身不自在,若昭陽公主是個皇子,他們哪裡還會反對?巴不得聖上趕緊立太子才好呢。
說起來源頭還在聖上那裡,他一意孤行把昭陽公主推出來,害得他們有一種欺負小姑娘的負罪感。在他們看來,昭陽公主多乖巧懂事!
金九音沒想到都過了十五六年了,林智的家人會找上門來。
是桃花進宮回稟的,“------那邊估計也是覺得林家真正能做主的人是娘娘您,他們知道臣婦與娘娘的關係,就通過關係找上虎頭他爹。”
想起那個麵容枯槁的婦人,桃花的眼底閃過一抹同情,“娘娘,這麼大的事還得您定奪,臣婦也就是進宮跟您說一聲。”
金九音朝她望去,桃花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感同身受吧,臣婦瞧著那個婦人挺可憐的。”比她小了好幾歲,看上去卻比她蒼老多了。
“怎麼說?”金九音問。
“娘娘,是這麼回事------”桃花輕言細語講述起來。
來尋親的婦人是汝南王的長媳,汝南王世子的原配張氏。張家是商賈,當地的豪富。汝南王當初給兒子訂下張氏,是因為缺銀子,卻又不願意落下個豪奪的惡名,便用聯姻大方式要了張家二百萬兩白銀。
門不當戶不對,張家又心疼閨女,自然不願意閨女高嫁進王府。可不嫁能行嗎?不嫁就是家破人亡。汝南王已經看上張家的財富了,想要拿到銀子又不是隻一種辦法,聯姻不過是最簡單的罷了。
張家有錢,張氏也是嬌養長大的。然而嫁到汝南王府卻因出身被人看不起,婆婆覺得是她阻礙了兒子娶不到門當戶對的閨女,夫君認為是他搶了心愛表妹的位置。再加上兄弟明裡暗裡笑話他為了銀子“賣身”,就更讓他惱怒了,對張氏自然沒一點夫妻情誼。
這樁婚事對張氏來說就是一場苦難,爹娘還在的時候,她在王府的日子還能過。等爹娘因病故去,二叔掌了張家後,張氏的日子就艱難了,王府裡連管事都敢輕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