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室內,趙頵盯著艙壁上掛著的地圖。
而在他身後,吳王軍的一眾將領都在等著他發號施令。
甚至,就連蘇軾都換上了一套銀甲白袍,看上去活像個老將軍。
若不是實在提不動刀,估計這老頭還要腰配寶弓和箭袋,手持紅纓長槍,裝備一個齊全,讓自己看上去像西北望,射天狼那麼回事。
趙頵的吳王軍,分設不同的營衛,便有不同的將領,例如裝備最精良火槍和火炮的營就叫神機營。
而且,神機營因為暫時還缺少能征善戰的主將,所以趙頵索性讓錦衣衛的北鎮撫司管轄,其主將為錦衣衛北鎮撫司總管副指揮使何必來擔任,南鎮撫司賈如為其副手。
因為錦衣衛也有不同的分工。
北鎮撫司對外,南鎮撫司對內。
而如今出兵北伐,自然會到了對外的北鎮撫司出力的時候。
所以,平日裡都是平起平坐的賈如與何必,如今自然成了何必為主將,暫時壓過了賈如一頭。
同時賈如,以及賈如統率的南鎮撫司,也是趙頵的內衛,到了戰場上,內衛自然就轉變成了親軍,負責監管各軍、傳達將令等事宜。
因為神機營乃是整個吳王軍的精髓所在,所以趙頵自然是非常小心,其主將和副將都是最忠心於他的兩位錦衣衛副指揮使來擔任著。
除此之外,吳王軍還有五軍營和三千營。
其中,三千營本該是騎兵,以快速穿插為戰略主導,適合追擊、阻擊、斬首等任務。
隻不過因為趙頵的軍營實在缺戰馬。
所以,趙頵就讓這三千營直接改成了人力驅動。
三千營將士統一修煉的內功和輕功,同時趙頵還向卸嶺一脈招收人手做教頭,將飛天神爪、蜈蚣掛山梯等道具普及全營。
讓這些人可以快速翻山越嶺、翻牆入戶,以此來完成特種任務。
最後就是五軍營了,同時也是人數最多的營,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和中軍五個軍團部分。
趙頵的二弟喬峰,就被任命為前軍先鋒大將,統率整個前軍團。
蘇軾則是後軍總管,主要負責後勤工作,調配物資、運送人馬、描繪海圖、製作沙盤等工作,蘇軾都不會,但是手底下有人會就行。
他是總管,不是現管,總管管著現管就行了,直接向趙頵負責。
而五軍營的左右兩軍主將,則是趙頵從麾下的無數將士之中選拔出來的能人,不要求能打,擅長統兵、熟讀兵法就行,因為左右兩軍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前軍包抄敵人。
最後就是五軍營的中軍大營。
中軍大營乃是整個吳王軍的中樞所在,這裡不設主將、主管,而是由趙頵這個五軍總兵擔任,操控整個五軍營的前後左右四軍,以及憑借錦衣衛遙控神機營和三千營。
這就是趙頵的吳王軍整體結構。
以五軍營中軍大營為中樞,五軍總兵統管一切,下設前軍大將,左軍主將,右軍主將,後軍總管,遙控三千營穿插、神機營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