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周,吏治敗壞,貪官汙吏橫行,財政虧空嚴重。
人丁、地畝的雙重征收標準,也讓無地少地的農民負擔大。
官員還任意加派火耗,肆意侵貪。
官紳則不當差不交稅。
還有各種天災。
等等等等。
這些嚴峻的問題,景安帝其實幾乎都知道。
他也想治理這些問題,但他又不狠心去治理,他也老了,力不從心了。
他曾打算放權給太子,然而太子實在是廢物,是個酒囊飯袋。
他交給太子的重要事務,太子幾乎就沒一樣能辦好的,反倒是太子的跟班三皇子和九皇子這兩弟兄,辦出了一些成效。
至於皇子黨的五皇子、七皇子、十一皇子這三個。
嗬,他心裡一本賬都記著呢。
在他看來,這三位皇子都是爭名奪利的一路貨色,什麼正事要事交到他們手裡,都會被他們用來爭名奪利,辦實事反倒成了無關緊要。
因為如此,五皇子才會成為如今朝堂很多人認為的“賢王”,在朝堂的人心,遠勝於其他皇子,包括了沒廢之前的太子。
嗬,雖說朕治理天下確實有些問題,尤其是上了年紀後。
可朕畢竟是少年登基當了幾十年天子有著文治武功的老皇帝啊,你們這幾個皇子當朕是個糊塗蟲不成?
你們這幾個兒子的結黨營私,朕豈會不知道?
一味地撞木鐘!
誰能踏踏實實辦實事,誰能辦出成效,誰真心對朕敬忠敬孝……
朕心裡也記著一本賬呢!
朕可是天子,權傾天下的天子!
這天子之位,朕要給誰,才是誰的,朕不給誰,誰也搶不到!
想著想著,景安帝深深歎了口氣。
他心中感歎:“老大是徹底廢了,慶梁頗賢,卻也不適合當天子,是時候為了朕這位天子也為了大周天下定一位新儲君了。”
他有過直接傳位給皇長孫袁慶梁的心思。
但是,皇祖父傳位皇孫,這不成體統。
而且袁慶梁這位皇長孫頗賢,有些寬厚,卻不適合當天子。
而排除了廢太子和袁慶梁這對父子,再考慮到皇孫慶柏……
但他還想再考察一番。
畢竟此事甚大,甚為緊要。
你們以為朕真的老得快死了嗎?
告訴你們,朕的身子,朕自己清楚。
朕可不會急著去死,保不定朕還能活十年呢!
袁慶柏沒有想到,他此次布施祈福,本意依然是討好爺爺,也是在敬孝。
然而,此事不僅幫助到了神京城內外的流民乞丐。
也讓老爺子下定決心要在太子和皇長孫之外定一位儲君了。
老爺子心中甚至已有了較為明確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