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沉思過後便有了靈感,援筆濡墨寫了起來:
《詠自鳴鐘》
奇珍來海舶,精製勝宮蓮。
水火明非藉,秒分暗自遷。
天工誠巧奪,時次以音傳。
針指弗差舛,輪推互轉旋。
晨昏象能示,盈縮度寧愆。
抱箭金徒愧,挈壺銅史捐。
鐘鳴彆體備,樂律異方宣。
欲得寂無事,須教莫上弦。
一詩寫完,景安帝不由稱讚:“好,詠自鳴鐘可不易,你這首雖不算多好,至少不壞了。”
承泰帝道:“確實不壞,隻是這最後一句‘欲得寂無事,須教莫上弦’不好,慶柏,你這輩子定要一直勤奮下去,可不能貪圖‘寂無事’這三字。”
袁慶柏忙恭聲道:“父皇訓教得是,兒臣記住了。”
心裡悄悄想著,你這勤政過度的父皇,在位時應該就能把大周治好了,等到將來我繼位當了天子,雖也需勤政,但至少不用像你這般勤政過度了……
承泰帝看向景安帝,笑道:“兒臣倒也被勾起了作詩的興致,父皇若不嫌棄,兒臣今日也詠一詠這自鳴鐘,給父皇湊個趣兒,如何?”
景安帝當然不會拒絕。
當即,袁慶柏將書案邊的位置讓給了承泰帝,承泰帝略一思忖,便援筆濡墨寫了起來:
《自鳴鐘》
八萬裡疏域,恩威悉感通。
珍奇爭貢獻,鐘表極精工。
應律符天建,聞聲得日中。
蓮花空製漏,奚必老僧功。
景安帝看完點頭:“你這首也不壞。”
承泰帝笑道:“父皇覺得不壞,兒臣就滿足了,這個趣兒算是湊成了。”
承泰帝其實也喜歡寫詩文,登基前寫過不少詩文,包括了三百多首詩歌,且不少都是詠風花雪月之類的。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有幾個不學作詩的呢?
隻是,對承泰帝這種事業咖而言,作詩是業餘愛好罷了。
此刻袁慶柏看著承泰帝寫的這首《自鳴鐘》,心中打算著今日就要將這首詩背下來,以免將來承泰帝跟他提起,他背不出來,而背出來了,承泰帝自然會欣慰,就像今日的景安帝一般。
這也算是一種心機了。
這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