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承遠跟著道:“臣亦認為可行。”
忠直親王乃是首席議政大臣,湯承遠則是首席南書房大臣。
這兩人都讚成了,加上承泰帝自己也覺得此計可行,這事兒自然便就這麼定下來了。
這是袁慶柏當議政大臣後第一次在禦前會議上獻策。
就這般被采納了。
讓諸位南書房大臣和議政大臣,一起見證了他這位太子的政務能力。
“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太子,救過景安帝,也救過承泰帝,考過武狀元,會詩詞,懂西學,還發明了熱氣球,十六歲就任了領侍衛內大臣,如今十八歲又任了議政大臣,且在政務上多半也頗有能為……不是景安朝的太子可比的啊!”
北靜郡王心中感歎。
大周太祖封了四位異姓的開國功臣為郡王,分彆是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郡王,當初“四王”中以北靜郡王功勞最大。
今日參加禦前會議的乃是第三代北靜郡王。
……
……
幾天之後,承泰帝又一次召集南書房大臣和議政大臣於保和殿暖閣,召開禦前會議。
這次主要議的是南洋海禁政策。
大周開國後,沿襲明朝製度,實行海禁。
景安帝在位期間,曾設立閩、粵、江、浙四大海關,全麵開海,連一向嚴禁的赴日貿易都在開放範圍。
不過,景安帝晚年時期又實行了南洋海禁。
原因在於,自從大周全麵開海,每年很多人出海貿易,回來的卻隻有十之五六,其他人都留居在南洋,也要防範海寇。
南洋海禁,並非全麵海禁,但此舉嚴重打擊了民間的對外貿易,讓沿海的經濟日趨蕭條,有重金建造的海船,朽蠹於斷港荒岸之間,也有不少人或逃亡出海或滋事犯亂。
一直到現在的承泰三年,南洋海禁已持續十年了。
已有不少人奏請解除南洋海禁。
今日這場禦前會議上,眾大臣對此產生了嚴重分歧。
北靜郡王等幾名大臣認為應該解除南洋海禁,實行全麵開海。
而以湯承遠為代表的幾名大臣,主張繼續南洋海禁。
承泰帝也主張繼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