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前日的那場冬打雷突然降臨在了今日的太和殿。
和肅親王跟著跪下:“老臣也懇求太上皇重掌朝政!”
北靜、東平、南安、西寧四郡王互相看了看,然後一起跪下:“臣等附議!”
這時,一等國公柯鐸也出列跪下:“老臣也附議!”
柯鐸跟湯承遠一樣,都是景安帝的親信老臣,且是承泰帝的舅舅。
景安帝退位當太上皇的時候,柯鐸擔任的是九門提督,加封太保!
九門提督是正二品武官,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旗下管著九門步軍巡捕三營,三萬兵力,主要負責神京城的守衛和門禁。
然而就在承泰三年,承泰帝罷免了柯鐸的九門提督,削了太保,理由是柯鐸結黨營私,招權納賄,作威作福。
不過柯鐸依然還是一等國公,今日元旦朝賀,可位列太和殿殿內。
眼下承泰帝都不由緊張了。
和肅親王是老親王,是景安帝親近的堂弟。
柯鐸曾是景安帝的親信老臣,還是承泰帝的舅舅,又是一等國公。
北靜、東平、南安、西寧這異姓四王的共諫,就更可怕了,這個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開國異姓四王當初都立下很大功勞,當初有一種製度叫“四王議政”。
還有一種說法叫:四王共諫,天子重之。
意思是,若四王共同諫言某一事,連大周天子都應該重視。
大周太祖還對四王賜予了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這丹書鐵券上寫著,隻要四王不造逆,諸罪可免!
如今的異姓四王都是第三代,四人中,隻有北靜郡王擔任議政大臣,其他三王都沒了議政的權力。
承泰帝登基前,負責清查虧空的時候,異姓功臣這塊就是拿西寧郡王開刀,強行讓西寧郡王賠補了二十多萬兩銀子的虧空。
承泰帝登基後更是打壓異姓四王,雖說北靜郡王擔任著議政大臣,但存在感越來越低。
異姓四王都做賊心虛,仗著有丹書鐵券,他們都犯了事,都擔憂,一旦景安帝駕崩,承泰帝不會多在意大周太祖的丹書鐵券,會狠狠整治他們。
而且,異姓四王並非世襲罔替,北靜郡王的王爵隻有四代,東平、南安、西寧的王爵則都隻有三代。
異姓四王此次跟著義智親王合謀推翻承泰帝,還有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想搏一把世襲罔替,也想搏一把大權大富!
異姓四王認為,承泰帝被推翻,下一位大周天子縱然不是義智親王,卻可能會是原十二皇子或袁慶梁,這二人上位,他們都可獲得世襲罔替,都可獲得大權大富。
這時,義智親王又對景安帝大聲道:“父皇,當初我大周太祖有言,四王共諫,天子重之!縱然今日父皇不在意兒臣的死諫,念及四王共諫,也請父皇重掌朝政!”
湯承遠感到為難了,他倒是想出列支持一下承泰帝,然而義智親王等人共諫請景安帝重掌朝政,他這時若出列支持承泰帝,或許會讓景安帝不滿了。
怎麼滴,你湯承遠已成承泰帝的忠誠親信了?
殿內之人,感到這種為難的可不止湯承遠一個,包括了袁慶柏。
景安帝臉色陰沉,對承泰帝問了句:“伱有何話要講?”
承泰帝道:“回父皇,兒臣心裡有一番話,隻是兒臣想先等慶柘來了後問他為何要寫訴狀,請父皇成全。”
景安帝點了點頭。
於是,太和殿內外呈現出極其詭異的一幕。
本是元旦朝賀的時候,卻突然被義智親王掀起的一場共諫打斷。
而此時,景安帝、承泰帝坐於太和殿殿內,義智親王、和肅親王、異姓四王、柯鐸都跪著,殿內殿外則站著數百名王公勳貴、文武官員……
倒像是這麼多人一同在等待袁慶柘的到來。
也不知這是袁慶柘的榮幸,還是袁慶柘的滑稽?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