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王軒盤點完繁星家產,也被先嚇了一條。
一家小型唱片公司,最有價值的是渠道,這方麵自不必說,王軒最看中的就是這個。
當然,這條渠道也是最費錢的,每月支出將近5萬。
繁星旗下隻有一位叫姚苗苗的藝人,長相、唱功和音色,沒救了,這位藝人事業心也不重,早就回歸了家庭,領著每月500的低保混日子,也不解約也不出來營業。
繁星也懶得主動解約,都不夠解約費的。
算下來,藝人成本幾乎沒有。
版權倒是不少,但不出眾,也就曹老板的歌勉強能收到些收入。
這麼一算下來,如果沒有其他臨時收入的話,這家公司的每月淨利潤是-5萬。
沒有大動作還好,萬一大動作撲街,公司都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也就是說,王軒空手套白狼很帥,但個人背上了百萬負債,而公司隨著時間,財務黑洞也會越來越大。
不過,對於文抄公王軒來說,很難嗎?
“難!”
藍啟很委屈,從小角色升職成公司大管家,很美好,但工作內容反而不美好了。
哪個新人歌手上來就灌錄五萬張唱片啊?
專輯售賣的步驟很簡單,第一步灌錄唱片,第二步賣出去。
同樣的步驟,差距極大。
天王歌手發專輯,電視、電台、報紙輪番報道,各路大咖不僅讓檔期,還出來幫忙帶貨。
百萬張唱片,頃刻間請鋪滿大街小巷的音像店。
歌迷搶購,路人湊熱鬨,連音像店老板都愛推銷。
新人則相反,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宣傳事倍功半,售賣也多半是靠著時間來推廣,更多時候隻能在音像店角落生灰。
老板怎麼敢的啊。
唱片公司備貨越多,越虧本,庫存壓力不提,這賣不出去也是占用成本的。
計算來計算去,哪怕藍啟也看好《狼愛上羊》,但五萬張也有些多了,隻能硬著頭皮來請示老板。
王軒也明白藍啟的顧慮,但這點在最初就想到了,他對著牆上孫南海報指了指,
“這是誰。”
“孫,孫南?”
“我是誰,”
“你是老板啊。”
“連起來”
“孫南,你是老板。”
“蠢,跟著我念,我是孫南。”
不久之後,王軒從藍啟這裡拿到了專輯的實體唱片,樣品。
封麵上,大大的孫南字樣,仔細看左側還有個小小的“小”字,照片也是刻意模仿這孫南的角度,隻是臉是另一個人的。
碰瓷打法,小鄧莉君、小蘇銳,用過的都說好。
專輯是所謂的雜牌專輯,主打歌隻有一首《狼愛上羊》,剩下9首衝量歌,來自前老板曹軒。
感謝曹軒的饋贈。
《郎愛上羊》:這把高端局。
這邊唱片馬上灌錄,另一邊員工就帶著樣品,開始發行。
發行過程不多贅述,畢竟沒有人是傻子。
碰瓷打法又不是第一次玩,罵名音樂公司背了,利潤可都是音像店賺了的。
五萬張也就剛夠分,這還是這些音像店老板收斂的。
畢竟這是真金白銀。
繁星公司給到音像店,磁帶零售價10元,光盤20元,這也是這個年代的正常售價。
據說市場上賣的最高單價是王妃,一張光盤80元,還是三首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