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一出手,宣傳滿天飛。
《新時代,新氣象,華語樂壇大小王》
甫一看到這個新聞標題,王軒惡趣味想著,滿嘴順口溜,你要考研啊。
再詳看內容,也不出所料。
避重就輕,選取對自己有利的,一篇炒作王軒和孫豔姿的報道就此完成。
數據真實有效,路人一看,霍,這年輕人厲害,華語樂壇大小王是吧,記下了,下次跟彆人裝逼就用這個。
這宣傳套路並不新奇,但好用,十年後有人更是發揮了極致。
比如最早一批小鮮肉的成名之路。
作品未知,長相未知,憑借著媒體炒作,造成大紅特紅假象,名字如雷貫耳,反過來推銷作品,紅了起步就是一線。
不紅?下一批。
這個就叫,流水線批量製造明星,簡稱流量明星。
流量明星真討厭。
什麼?流量明星是我啊,那沒事了。
俗話說,一邊倒的炒作,拍不響,所以。
《大言不慚!》
這是第二天《京城娛樂八卦》的頭版頭條,之前誇80後領軍人物的是他,現在還是他。
變臉專家了屬於是。
當然也有真批評的,
《這很難評,我祝他成功》
這是某報紙刊登的,某天後對此的臨時采訪言論。
。。。
宣傳炒作什麼的,暫且放一邊,內地華語樂壇新聞圈很久沒這麼熱鬨了。
內地華語樂壇苦啊。
羨慕香港,四大天王的炒作,養活了半條街的娛樂八卦報紙。
羨慕內娛影視圈,四大花旦、四大小生,輪番來評,報紙銷量屢創新高。
之前內地華娛樂壇什麼情況?
搖滾不讓報道,劉煥屠宏剛孫南娜英田振,有地位沒流量,現在好了,王軒來了,內娛有救了。
報道,往死裡報道。
華語樂壇大小王這口號一出,造成的影響出乎所有人預料,媒體就像過年一樣,嗷嗷往上撲。
不止媒體愛吵架,路人也愛看。
畢竟有內地歌手在其中的大討論,相當罕見,狗過來都得瞅一眼。
彆說王軒壓不下去,始作俑者華納這時候也料想不急,當然兩者更可能樂見其成。
不到三天,華語樂壇大小王的說法徹底出圈。
11月25日,《當代歌壇》特彆刊發布,封麵是男左女右分布,王軒、孫豔姿各自的側臉照片。
在第二頁上,主編親自編撰,不僅確認了大小王的的說法,還羅列了97年後出道的54位新生代歌手,將這些人和撲克牌大小王之下的其他牌對應起來。
隨刊贈送的是一張特彆版海報,這張海報以王軒為中心,孫豔姿處於輔助位置,而其餘52位新生代歌手的半身照則環繞在下方,排成四排。
這下,看樂子的其他歌手粉絲坐不住了,紛紛為自己的偶像宣戰。
熱度史無前例的爆炸,樂壇亂成了一鍋粥。
很快,《當代歌壇》特彆刊被轉載進港澳台、新加坡等華語音樂影響的地區。
“周傑輪才紅心10哎,連大牌都算不上。”
“陳毅訊也好LOW,牌九,怪不得都傳英皇強捧,果然還差得遠靚仔。”
額,這可能是華納給錢給多的媒體。
實際上,大多數港台媒體一向以毒舌著稱,再加上大小王也沒有他們,於是陰陽怪氣、嘲笑、噴各種輪番來了一遍。
具體言論不多描寫,反正王軒橫看豎看,隻讀懂了歧視。
拜華納這一大手筆炒作,王軒算是在華語樂壇圈子裡紅了。
相比歌紅人不紅的傳統歌手們,王軒不走尋常路。
他是人在前麵起飛,歌曲還在後麵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