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古三思的想法,給葉明盛開拓了新的思路,這封信中艾斯多安居高臨下,以及隱藏在暗中的威脅,都是有些激怒了葉明盛。
尤其是最後那句如果葉明盛答應了這三點,將收獲欽察汗國的友誼,兩國將永無戰事。
這話在葉明盛眼中就是艾斯多安對他毫不掩飾,**裸的威脅,艾斯多安就是在告訴自己,你要是不答應我的條件,我就要你乾你!
對此葉明盛在憤怒之餘,也是在好奇艾斯多安哪來這麼大的自信,敢如此狂妄威脅自己?
要知道雖然欽察汗國雖然在幾個月之前在和羅卑人的戰鬥中,贏得了一場巨大的勝利,徹底的占據了額倫琴草原的西部,但是在羅卑人的頑強抵抗下,他們也是損失了不少人馬。
並且羅卑人也沒有被欽察汗國徹底打死,仍舊保留著數萬人規模的武裝,占據著額倫琴草原的東部地區,他們和欽察汗國有著血海深仇,誓言要和欽察汗國戰鬥到底······························
艾斯多安作為霍都的幼子,欽察汗國的第二代大汗,關於他的一些傳聞的,葉明盛也是聽過很多,在這些傳聞中艾斯多安的形象是兼具勇氣與智慧的,正所謂盛名之下無需士,葉明盛也是有些意外,他會給自己寫這樣一封充滿了傲慢與輕視的親筆信
,不過若是像古三思這樣解讀,艾斯多安的這封親筆信似乎就能夠解釋通了!
在葉明盛思索中,古三思繼續闡述著的他的意見。
“我認為現在欽察汗國肯定會和洛安朝廷,在私下裡有過一些接觸,甚至可能會有一些談判,但是我認為現在這個時間段,他們雙方絕對沒有達成共同對付我軍的協議,距離達成協議還要很長一段路走!”
“自從上官宏遠上位以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大周和欽察汗國處於絕對的對抗當中,雙方之間大戰數場死傷了數十萬人!”
“數十萬人的傷亡讓雙方之間留下了,無數的的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內部的政治力量很多都是靠著戰爭起家的,這些人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利益上,都是不能接受雙方媾和的!”
“即便以上官宏遠當時的威望,為了能夠從雍涼收縮兵力,還都是要采取秘密協議的方式向欽察汗國做出一定的妥協····························”
“試問現在上官長恭想要請欽察汗國來對付我軍,他又該拿什麼來滿足欽察汗國貪婪的胃口?”
“即便上官長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願意割讓雍涼請欽察人一同對付我軍,那他麾下的禁軍將士答應嗎?”
“恐怕到那個時候欽察人還沒有來攻打我軍,他上官長恭就被憤怒的禁軍將士轟下了台!”
“而且對於欽察汗國這樣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雖然貪戀雍涼,但是額倫琴肥美的草原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我認為在欽察汗國的戰略優先級上,額倫琴草原絕對是高於雍涼的·····························”
(今天加班到了八點公交車都沒了,回家之後吃了口飯就開始碼字,但也隻能勉強寫了這些,過幾天我抽空休息多碼一些字補上,ps:大家能夠猜到艾斯多安的目的是什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