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大宋將門五(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934 字 6個月前

七大將門也沒這麼傻,直接和皇帝對著乾,而是讓軍中也報上了一大批需要賞賜提拔的名單,而且理由還很充分,種世衡部是立功了,但這是軍中同僚配合的結果。陛下若是隻賞賜種世衡部,恐怕會寒了軍中將士的心啊。。。

宋仁宗為難了,若是按照送上來的名單賞賜,那麼國庫就見底了,於是就猶豫了。

宋仁宗這麼一猶豫,出事了。

軍中曆來講究的是賞罰分明,彆人無所謂,一分功勞因為背靠將門被說成了十分功勞,本來就沒抱多少希望,賞賜能下來那是最好,沒有也能接受。

但是種世衡部不一樣啊,這功勞都是一刀一槍拿命換來的,若是沒有賞賜,下次誰還會玩命啊。

種世衡理解宋仁宗,可軍中將士不理解啊,你皇帝富有四海,怎麼連這點賞賜都拿不出來呢?

種世衡見軍心浮動,恐生兵變,無奈之下拿出了權宜之計,自己先行賞賜。

於是種世衡按照軍功,將部下一一升官了,按照相應的官職應該有相應的收入,但是種世衡又哪裡有這麼多的錢財,於是隻能將繳獲變現,打個折扣發放吧。

宋仁宗和總領西北軍務的範仲淹一看也隻能捏著鼻子默認了,誰叫朝廷沒這麼多的錢呢。

朝廷的所謂默認就是不以這件事責罰種世衡,但是對種世衡按照軍功提拔上來的軍官是不予承認的,軍餉還是按照原先的發放,剩下的部分,你種世衡私自提拔的就自己想辦法吧,朝廷不追究就已經格外開恩了。

就拿魯智深來說吧,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前的官職是提轄。

“提轄”隻是一個省略的稱呼,全稱應該是“提轄某路兵甲公事”或“提轄某州兵甲公事”。

宋朝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轄兵甲,簡稱提轄,掌軍旅訓練教閱,督捕盜賊,鎮壓民眾反抗。

剛開始提轄是由知州守備等一方大員兼任的,可能後來因為提轄東奔西走,經年累月遊走於街頭巷尾,那些大員們政事繁忙無暇他顧,逐漸的提轄就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單位。

通常情況下,提轄都是知府或者知州的親信,官職比他們要低一點。宋朝時期,知州的官職是五品,因此提轄就是六品到七品之間,但是不小於從七品。

因此提轄是官,有品級的官,不是吏。

所以魯智深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

再看鎮關西,充其量也就是個小老板,投托著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

而魯智深是老種經略相公的軍官,因為小種經略相公無人幫護,老種經略相公特意派來幫助自己兒子的。

看到這裡,就要奇怪了,在吏治黑暗,官官相護的宋朝,魯智深這樣的身份打死個賣肉的,為何會被通緝呢?

要知道在古代,七品縣令就已經有能力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了,所以有破家縣令一說。而品級在縣令之上,職務中又有督捕盜賊的提轄打死一個百姓就要畏罪潛逃了?

魯智深自報家門的時候是經略府提轄,魯智深口中的老種經略相公是種世衡第五子種諤,小種經略相公是種諤之子種師道。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魯智深出身種家軍,他的提轄一職是種諤封的,魯智深自己心裡都清楚,彆看自己逢人便介紹是提轄,但這個提轄也就是聽著好聽,並不是朝廷的正式任命,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力,自己在朝廷的兵冊上也就是個下級小軍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