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師道的由來一(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521 字 6個月前

其實這些社會名流看到的龍、虎都是假的,是張道陵借助煉丹營造了特定的氣氛,通過言語地引導,還有一點點張道陵特製的迷藥,產生了張道陵需要他們看到的幻象。

社會名流們可不知道是假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都親眼見到了,那還能有假?於是回去之後,不免作為談資向彆人誇耀!

這些社會名流中不乏有一諾千金古大俠這樣的人物,說出來的話自然不會被人懷疑;其中有一兩個心誌堅定之輩,並沒有產生幻象,但是很快就淹沒在了眾人的口中之中。

“小兒,老夫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那是你沒有仙緣?”

。。。。。。

張道陵60歲的時候,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其實就是人傻好騙),便移居蜀地(今四川)鶴鳴山。

張道陵先居陽平山,後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湧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煉誌。永和六年(141年),張道陵著作道書24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

這次張道陵要玩一把大的,開宗立派,要為子孫創下一片基業。

張道陵精通醫術,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收攏民心。

符水中加了強身健體的藥材,咒法給人強烈的心理暗示,雙管齊下,很快就聚攏了一大批的信徒,弟子戶達數萬。

當然也有不見效果的,但是解釋權在張道陵手上,彆人為什麼有效果而你沒有,那是你不夠虔誠。

張道陵這麼一說,這些人更加虔誠了;基數大了,總有一些奇跡的,有那麼幾個原本得了重症,藥石無效之人居然就這麼好了,自然被張道陵極其弟子作為重點的宣傳對象;

至於還是沒有效果的那些人,自然是被忽視了;實在要個解釋,那麼就是你雖然虔誠,但是沒有緣分;

緣分這個東西很奇妙,什麼解釋不通的事都能往裡麵塞,偏偏百姓還就信這個。

張道陵對信徒有個要求,奉其道者,須納五鬥米,時稱“五鬥米道”。

漢安帝元年(142年)張道陵托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同年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於漢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區機構):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

於是張道陵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進而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從這時起,道教開始有了正規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後世也稱之為“天師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