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四海等人分析了半天也沒有分析出來什麼,龍生龍鳳生龍,老鼠的兒子打地洞,郭勝將來注定隻能是個海賊!
於是就有人提出,會不會郭勝將來會被朝廷招安做了大官!
這個說法很靠譜,也有實現的可能,例子就有不少,就像朱溫,原本跟著黃巢造反,被招安後一路高歌猛進,最後做了皇帝,很符合貴不可言的說法!
就在眾人沉浸在封王拜將的幻想中,就有人一盆冷水澆了下來,都特麼彆做白日夢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樣子,是那塊料嗎?高僧都說了,小少爺將來高中。。。,雖然沒有說完就遭了天譴,但是意思已經表達出來!
眾人紛紛詢問高僧是什麼意思?
那人也是得意非常,高僧說小少爺將來高中。。。,貴就應在這個高中二字!
郭四海恍然大悟,高中。。。,高中狀元啊,高中了狀元那可不就是貴不可言!這個比當皇帝要靠譜多了!
從此以後,“我兒有狀元之才”便成了郭四海的口頭禪,而郭四海的那些弟兄們也是紛紛宣揚:“我家小少爺得高僧看相,有狀元之才!”
如果有豪傑詢問是哪一位高僧,自己也想請高僧給自己兒子看個相。。。便會有人出來告之,高僧因為泄露天機,被老天爺掀起萬丈巨浪給卷走了。。。
海上的豪傑都是非常迷信的,聽說郭四海的兒子有高僧看相狀元之才,那是紛紛來投,使得郭四海的勢力暴增,也使得郭四海和他的弟兄們更是相信郭勝注定不凡!
郭四海尋思著兒子跟著自己一群大老粗漂在海上可中不了狀元,於是金錢開道,為自己和兒子買了個身份,化名郭海!
有了身份的郭四海可不敢留在陸地上,於是騙兒子郭勝自己是海商,一年也就見幾次麵,每次見麵都是讓人把郭勝帶到海邊的一個小漁村。
郭四海怕啊,自己的名聲是越來越大,朝廷對自己的懸賞也是越來越高,難免就有豪傑有了想法,在陸地上自己可不是這些豪傑的對手,隻有大海才能給郭四海安全感!
郭四海有錢啊,請了最好的老師來教導郭勝,而郭勝也不負眾望,順利通過了州試、省試,邁出了狀元的關鍵一步,取得了上京趕考的資格!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製度。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製。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製。
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製度也就流於形式了,但那是對權貴而言,郭勝可是憑實力考取的,郭四海也沒這個路子。
“我兒有狀元之才!”,這句話自從郭勝取得了上京趕考的資格後,已經被郭四海掛在嘴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