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坊間傳聞五(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069 字 6個月前

相國寺橋下便是整個東京的大動脈-汴河!

汴河,又稱通濟渠、汴水、古汴河,是隋煬帝楊廣在先秦鴻溝、東漢汴渠等基礎上興修的運河。起點是洛陽西苑,終點是揚子渡口(在今江蘇揚州南揚子橋附近),其中包括淮河航段、春秋時吳王夫差在江淮之間開鑿的邗溝,如史有通濟渠“引穀、洛水,自苑西入,而東注於洛。又自板渚引河,達於淮海”(《隋書·食貨誌》)之說。南段自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以下稱汴河、汴水。

趙宋建國定都汴京之後,為了能夠完全杜絕陳橋兵變的事情再一次發生,乾脆就直接采用了強乾弱枝的政策,而在這項政策中對汴京影響最大的就是需要在這周邊囤積大量的兵馬,讓中央的政權這季節掌管威懾地方。所以當時在比汴京和京畿地區,在趙匡胤在位的時候就駐紮了超過十萬的禁軍,而之後更是越老越多一直到宋仁宗的時候最高竟然達到了六十萬以上的禁軍。但是這個六十萬還隻是軍隊的人數,要是在加上家屬以及一些保障人員,還有戰馬牲畜糧草之類的消耗,簡單一算就能知道汴京的物資需求早就已經遠超唐朝最鼎盛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兩地了。

東京有著這麼多的人口,需要消費的物資也是個天文數字,那就需要從外地調集物資,在古代運輸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摸過去走水路了,汴河便成為了東京最為繁忙的運輸樞紐,每天都有這大量的船隻穿梭於其中。

黃科抱著唐意跌落相國寺橋,下麵正好就有一艘船隻經過,黃科的腦袋當場就撞在了船沿上,紅的白的都濺了出來,一看就知道活不成了。

黃科撞到了船沿,在反作用力下,又彈入了河中,唐意被已經死去的黃科死死抱住,也被拖入了河裡。

橋上、岸邊看熱鬨的百姓一看出人命了,也是紛紛下水營救,其中就有這麼三位是皇城司的密探。

唐意之前就已經被皇城司盯上了,但是因為唐意是個讀書人,皇城司也不好上手段,於是就安排了人手故意在黃科麵前提起唐意,點出唐意正是傳聞的源頭。

唐意在京城無親無故,唯一認識的也就是同鄉黃科,這些皇城司早就調查清楚了,在黃科麵前點明,就是為了看看黃科的反應,與唐意是不是同謀?

黃科的反應也印證了皇城司的猜測,於是在黃科滿世界地尋找唐意的時候,皇城司的密探又故意裝作路人,告訴黃科,唐意就在大相國寺一帶,不然黃科、唐意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旁人又怎麼會知道唐意是誰?

等到黃科與唐意相遇起了爭執,整個事情也就明了了,仙尊之子的傳聞的源頭是黃科,黃科的來源則是在金玉閣考試的時候,張安安和皇帝親口所說的,皇帝還下了封口令。。。

到了這裡,皇城司的調查也算結束了,可以寫成報告交上去了,至於如何處理就是宮裡的事了。

可是隨後黃科和唐意扭打到了一起,繼而雙雙落水,一個撞上船沿當場斃命,另一個溺水身亡,一下子死了兩個讀書人,皇城司慌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