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沈括二(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2935 字 6個月前

王安石大概也沒有想到沈括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來找茬,要知道在趙宋,那是不以言獲罪的,官員敢當麵與皇帝爭執,甚至因為皇帝的獨斷專行,要求辭官,更有甚者連死都不怕,直接在朝堂上與皇帝叫板!最著名的俞古痛罵宋光宗荒淫無度和宋理宗被大臣比作商紂王。

光宗自繼位以來,“宴遊無度,聲樂無絕,晝日不足,繼之以夜”,私生活不檢點。

一位叫做俞古的太學生,因見天有異象,便上書皇帝,以非常嚴厲的語氣斥罵宋光宗荒淫,造成天出異象。光宗震怒,下了一道聖旨,要將他抓起來流放方州郡,由地方官吏管束。

但群臣堅決不同意,稱“言事無罪”,俞古上奏的是朝廷之事。光宗隻好將對俞古的處罰改為“送秀州聽讀”,即送到秀州的學校,在官方監護下繼續讀書。

一位叫王伯大的士大夫對理宗說:“今天下大勢如江河之決,日趨日下而不可挽。陛下親政,五年於茲,盛德大業未能著見於天下,而招天下之謗議者,何其籍籍而未已也?議逸欲之害德,則天下將以陛下為商紂。”就差直接說宋理宗是商紂、周幽那樣的荒淫之君、亡國之君了。

沈括大概也是想以這樣荒唐的舉動來向新黨表明,你們安排的任務我做了,至於皇帝怎麼看,那就是皇帝的事了。

在不以言獲罪的趙宋,宋神宗看完詩稿後根本不為所動,覺得這不過就是尋常的詩歌而已,哪有沈括所說的誹謗和批評啊!

蘇東坡也沒放在心上,甚至還在寫給劉恕的信上,自嘲道:“不憂進了也。”意思是不愁沒有人把我的作品進呈禦覽了。

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五年之後,王安石罷相,新黨後繼無人,這件事又被新黨重新挖了出來,效仿沈括,把蘇軾的《杭州紀事詩》曲解得神鬼共怒。比如蘇軾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他們認定蘇軾是在指責興修水利的這項措施簡直一塌糊塗。蘇軾說:“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很明顯,這是他在諷刺禁止人民賣鹽。最終,這些人認定,蘇軾不僅與政策對著乾,而且譏諷皇上,罪大惡極,應該處死刑。

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也是較早的文字獄,這在不以言獲罪的趙宋實屬罕見,也由此可見新舊兩黨的黨爭到了何種慘烈的地步,要知道以言獲罪是把雙刃劍,你在對付彆人的時候,彆人也能用同樣的理由對付你,若是有可能,大概新黨也不願意打開這潘多拉的魔盒吧!

如果說就是這樣,沈括也算是為新黨立過功的,現在新黨得勢,梁師成又怎麼敢報複沈括?難道就不怕新黨隨之而來的報複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