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功夫皇帝趙匡胤一(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107 字 6個月前

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陳橋兵變,與他之前在後周的逆天戰績也是分不開的。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柴榮即位後,趙匡胤執掌禁軍。北漢來侵犯,柴榮率領軍隊抵禦來犯之敵,在高平擺開戰場。戰鬥將要展開的時候,指揮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十分危急,趙匡胤指揮自己的同伴騎上馬迅速衝向敵人前鋒,北漢軍隊大敗潰逃。趙匡胤乘勝進攻河東城,焚燒城門,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製止他再攻城。回到京城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公元956年(顯德三年)春天,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在渦口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號稱十五萬的軍隊,駐紮在清流關,趙匡胤率領軍隊將其擊敗。趙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暉說“:我們各自為了自己主人,我希望雙方布好陣式以決勝負。”趙匡胤笑著回答說可以。皇甫暉擺好陣式出來迎戰,趙匡胤抱著馬脖子一直衝入南唐軍陣內,手中兵刃砍中皇甫暉的腦袋,並把姚鳳一起擒獲。趙弘殷率領軍隊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韓令坤攻下揚州,南唐派軍隊來取,韓令坤主張退兵,柴榮命令趙匡胤率兵二千趕往六合。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兵敢有過六合的,砍斷他們的腳。”韓令坤才固守揚州。趙匡胤不久在六合東麵打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斬殺一萬多人。回來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委任為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顯德四年)春天,跟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還軍後,柴榮拜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舊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年冬天,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充當前鋒,當時南唐在十八裡灘紮寨,柴榮剛剛商議用駱駝擺渡軍隊時,而趙匡胤已率先單騎橫渡而過,他的部下騎兵也緊隨他渡過了河,因而攻破南唐軍寨。又用繳獲的南唐戰艦乘勝進攻泗州,攻克了泗州。南唐在清口駐屯軍隊,趙匡胤跟柴榮兩翼分兵沿淮河東下,連夜追到山陽,俘虜南唐節度使陳承昭獻給柴榮,因而攻下楚州。乘勝進軍,在迎鑾江口打敗南唐軍,直抵南岸,燒毀南唐軍營寨,又在瓜步攻破南唐軍,淮南平定。南唐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在柴榮那裡使用離間計,派遣使臣送給趙匡胤一封信,饋贈三千兩白金,趙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公元959年(顯德六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在後周軍中,趙匡胤便是無敵的象征,後來的什麼楊無敵在趙匡胤麵前隻能算是小弟弟。

周世宗柴榮一死,趙匡胤便發動了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後周的江山。

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一下五代十國這一段時間的曆史,絕大部分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就算沒有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後周的江山也是保不住的,孤兒寡母在五代十國這個混亂年代是守不住後周的江山的,結局隻有更慘,這是由五代十國這個混亂年代的特性所決定的。

自安祿山起兵叛唐之後,中原大地就陷入了藩鎮割據時代,混戰不休,武人當道,禮儀儘失。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繼五胡亂華之後的又一個至暗時刻,其暗黑程度連史學家都不願意再提起。

武人當道的五代十國,武人將這個世界上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又或是想象不到的殘忍的事情乾了遍,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武人在中國成了貶義詞,這也是日後百姓看不起武人最主要的原因。

五代十國的混亂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這裡就不再浪費筆墨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