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趙宋的皇帝重文輕武嗎?一(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2894 字 6個月前

大將軍狄青,大家也都知道吧,十六歲的時候,因與人打架而獲罪入獄被黥麵,並被發配充軍。

充軍時,狄青因為弓馬嫻熟,沒有像絕大多數人那樣被派出去戍衛邊疆,而是被選為萬裡挑一的皇帝禁軍中的精銳騎兵,並在“禦馬直”乾了14年,一路做到了禦馬直將軍貼身近衛的位置。

公元1038年,既狄青投身行伍的第14年,夏國統治者李元昊獨立於北宋與遼國之外,裂土稱王,建立西夏。宋夏交惡,朝廷用兵西北,才使得狄青開始在戍邊戰事中,大放異彩。

狄青被宋仁宗任命為延州指揮使,率軍開拔邊疆抵禦西夏軍隊的侵襲。當時狄青身邊的將領,在與敵軍的戰鬥中總是一觸即潰,久而久之士兵都養成了畏戰情緒,而狄青的出現,卻改變了這個局麵,狄青每次上陣殺敵,總是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將士們都深受鼓舞。

戰鬥一共打了四年,狄青前後參加了二十五場大戰,被亂箭射中八次。在大戰安遠時,狄青身負重傷,當聽到敵軍來襲時,馬上忍著傷痛上馬迎敵。狄青於亂軍之中,一向縱橫馳騁,所向披靡,令敵軍望而生畏。

公元1042年,狄青因為戰功卓著,升職了秦州刺史。當時範仲淹、韓琦等多次向仁宗提及狄青,總說他有治亂之能,禦軍之才,仁宗便想要召見他,親自聽其講述對西夏襲擾邊疆的應對之法。

可惜還沒等見到狄青,渭州又被西夏襲擾,狄青隻能走馬上陣,仁宗便命令狄青把邊疆雙方的軍事部署,犬牙交錯地畫出來,並附上應對之策,上交朝廷。

公元1044年,狄青再次以戰功,被仁宗親自提拔,做了禁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宋與西夏的戰事告一段落後,狄青又臨危受命南下廣州平定儂智叛亂,夜襲昆侖關大勝叛軍主力,為北宋平定了整個嶺南地區。

位當要職之後,狄青經常麵見仁宗,探討治國與禦軍方略,仁宗有一次看著他臉上刺的字,十分心酸,便勸說其用藥把傷疤敷去,狄青這樣回答: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願留以勸軍中。意思是說:陛下是以功勞提拔了我,而絲毫沒有顧及我的門第與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臉上的字讓我知恥後勇的緣故,我想要留著它,用來激勵軍隊裡的士兵們,告訴大家,即使是我這樣的人,隻要奮發向上,建立功勳,陛下與朝廷也會委以重用。

仁宗聽了之後,大為欣賞,不久之後,直接提拔狄青做了樞密院副使。

要知道,在有宋一朝,樞密使這樣的高職一向都是由文官來擔任的,宋仁宗能破天荒的交給狄青,可見對他的信任,也可以說狄青是宋仁宗一手提拔出來,向世人展示了在趙宋,不問門第和出身,隻要有功,不管是文武,皇帝都會提拔重用!這是一個很強烈的政治信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