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以前,武林大會就算能順利召開,最後也會像武舉一樣,被文官集團玩變樣的,就算張安安是仙尊之子也不行。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之前坊間對於武林大會的召開還是有些零散的閒言閒語,但是隨著恩科結束(世界地圖的出現和美洲大陸作為彩禮),幾個天下聞名的大儒在不同的場合公開宣揚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重新定義了遊俠的概念之後,閒言蜚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對於群雄大破無憂洞的肯定與讚美!本朝太祖從軍之前的那一段遊俠經曆也被重新翻了出來廣為傳播,其中以千裡送京娘最受百姓的喜歡。
所以,這次趙佶特意以本朝太祖千裡送京娘作為開篇,告訴天下人本朝太祖也是做過遊俠的,正是這段遊俠經曆,使得本朝太祖領悟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毅然從軍,結束了動蕩的五代十國,開啟了趙宋的篇章!
千裡送京娘的故事以前一直是在坊間流傳,從未得到來自官方的認證,屬於小道消息那種。
趙匡胤在做皇帝之前還和老兄弟們喝酒的時候說說這一段故事,等到了做了皇帝以後,出於平衡武將集團和文官集團的政治考慮,這段經曆就再也不提了,因為重新將這段曆史提出來,很容易釋放出一個錯誤的政治信號,趙匡胤如此成熟的政治手腕,是絕不會在這種問題上犯錯的。
等到高梁河車神繼位後,若非《飛龍記》的作者是趙普,趙宋的開國宰相,隻怕《飛龍記》都要被銷毀的,不過想要流傳開來,恐怕就有點難了。
今天,百姓們終於從皇帝的口中證實了千裡送京娘的真實性,不可謂不是一個大驚喜,英雄豪傑們更是興奮地小聲呼叫起來:“原來太祖當年也闖蕩過江湖!”
可是還沒等這些英雄豪傑們高興,趙佶就一盆涼水澆了下來。
遊俠群體為什麼一直沒有被主流社會接納,那是因為俠以武犯禁。
古人對於遊俠的定義“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
這些人武力強大,拉幫結派,欺壓鄉裡,不服官府管教!
這很形象,基本上豪傑們都是這樣的,不然英雄豪傑又不事生產,哪裡來的錢財瀟灑啊?靠祖上留下來的,畢竟是少數。
雖然英雄好漢們也做些好事,但大都是憑著一時衝動與所謂的義氣,大部分人和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欺壓良善。
趙佶對這種情況進行了總結,然後表明自己得張安安提醒,遊俠的本質是好的,隻是被一小部分人破壞了群體形象,而且遊俠報效無門,也加劇了這種情況,若是有人能引導遊俠,將其納入正軌,使其為國效力,將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張安安為了證明自己所言,於是和皇帝打了個賭,由他出麵號召群雄圍剿無憂洞,來向皇帝證明,遊俠這股力量若是引導的好,是國家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