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武林大會四十六(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126 字 9個月前

張安安這是想著阿骨打可是日後建立大金的猛人,萬一自己這個學渣不能替大宋逆天改命,提前和猛人兄結個善緣,日後萬一落到金人手裡,也能少吃點苦頭不是。

張安安對於阿骨打和藹可親的態度,不但使得阿骨打感激不已,連連道謝;更是使得一旁的大宋君臣產生了誤會,以為對於氣運之子隻能順著來,以致於後麵險些養虎為患釀成大禍!

比武繼續!

這次是由大遼一方提出比武方式。

之前那場比武,盧俊義占儘優勢,隻是由於被血水滑了一腳,這才滑下了擂台,但是人家盧俊義也不含糊,下去之前把阿骨打也一起拖了下去,如果中人智清大師判定是盧俊義獲勝,蕭奉先也沒話可說,但是張安安敞亮,痛快認輸,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那麼蕭奉先就要投桃報李了,所以這次遼人選擇了相撲,而且還是按照宋人規矩的相撲。

相撲源於中國春秋時代,從春秋到秦漢時期時名為“角抵”,帶有武術性質。《漢書·刑法誌》有記載:“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禮沒於滛樂中矣。”。

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關於西晉曆史的《晉書》有記載:“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曰:‘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篤曰:‘相撲下技,不足以彆兩國優劣。’”

相撲一開始跟武術是沒有嚴格分開的,但到了宋代,相撲從武術中分化出來,隻撲不打,更不許踢腳,以將對方扳倒為勝,和現代相撲的規則已經差不多了。

相撲可以說是趙宋王朝的第一運動,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無不癡迷。

宋代《東京夢華錄》及《夢粱錄》載:宋代宮廷禦用之相撲手,乃禦前衛隊左右軍士,名為“內等子”。

不但皇室有專業的相撲表演隊,民間對於相撲更是狂熱,市井職業相撲手,則皆有名號。勝者受賞物品有: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鈔票)、馬匹等;“須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更是經常舉辦相撲擂台賽,引來觀眾的追捧,還發展出了女子相撲表演,可以說,相撲的熱度說第二,蹴鞠都不敢說第一!

蕭奉先這是有意送分,但是落到宋人眼裡,這理解成了這是遼人想要在宋人最引以為傲的處打敗宋人,這是赤果果的挑釁!

蕭奉先根本就不在乎旁人的感受,隻要仙尊之子明白自己的意思就行。

張安安收到,這是蕭奉先對於上一場贏得有點不好意思,這一場故意送分,十分滿意,微笑著對蕭奉先點頭示意,表示好意心領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