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說的第二件事就是要為高俅謀個差事。
王詵明白了,這個高俅就是皇帝心屬的平叛之人。
掠奪東南的計劃涉及到叛亂和平叛,其中平叛更是重中之重,皇帝絕對要找一個自己最信得過之人來統帥平叛大軍,當今官家最信任的是誰?絕對非高俅莫屬啊!
可是高俅一個破落戶出身,又哪裡懂得行軍打仗啊,幸好掠奪東南的計劃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現在培養高俅還來得及!
王詵自以為已經想通了一切,官家這分明就是利益交換,你們得安排高俅到軍中去做事,讓高俅熟知軍務,就算不能親自上陣,也至少要了解軍中的運作。
對於這樣的安排,王詵是很歡迎的。
先不說自從知道了掠奪東南的計劃後,權貴們就都在等著這場饕餮盛宴了。
就說高俅這人和王家還是有段香火情的。
王詵清楚的知道,上桌分利益的時候,平叛主帥的分量有多重了,隻要其在平叛的時候稍微關照一點,那到手的利益可是有著天壤之彆的,若非大家都知道這個主帥的人選不是自己能爭取的,說不定早就打起來了。
如今官家那裡已經表明了高俅就是平叛主帥,至少也是目前官家心目中最信任的人選,那麼做個順水人情又如何?
說這是個順水人情,那還真不參一點水分,有這麼一個差事就在之前出現了空缺,而能擔任這件差事的除了皇帝沒人私自敢安排。
第二天,王詵便安排人在朝堂之上,指出前皇城使因功升遷出任地方,至今已空缺了一月有餘,還請官家特旨授予。
皇城司,顧名思義,“掌宮城出入之禁令”,說白了就是個看大門的機構。
可是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看大門的,各大家族的門子那可都是家族絕對的心腹,皇城司為皇帝看大門,那就更不得了了。
皇城司前身係武德司。武德司起於五代,其名稱出現可上溯至五代後唐:“武德使史彥瓊者,以伶官得幸,帝待之以腹心之任,都府之中,威福自我,正言以下,皆脅肩低首,曲事不暇…“;至後漢隱帝誅殺權臣,“乾佑末,隱帝用武德使李業等謀,誅大臣楊弅等…“武德使為皇帝爪牙,權柄甚重,牽製“宿衛諸將“和樞密院。
武德司那可是效仿仿照魏晉時期的校事、唐代的不良人,建立的特務監察機構,為帝王“耳目之司”。其長官武德使,向來由皇帝親信擔任,在協助皇帝清剿權臣、控製朝政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武德司每至一地,無不引起當地官民的反感和恐懼。加之杯酒釋兵權之後武將勢力逐漸衰落,武德司一時失去了主要的監察對象。正巧太平興國五年(980),武德司又卷入了一樁走私竹木的醜聞。如此種種,當時的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產生了取締武德司的想法。太平興國六年(981),武德司被並入看守宮門的“皇城司”。
與其說是武德司並入皇城司,還不如說是因為名聲臭了,換個馬甲繼續乾,就連當時的武德司長官劉知信,也隻是原地改了個名頭,變成了“皇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