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三年十八(2 / 2)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3425 字 6個月前

高俅是潑皮出身,排兵布陣實非所長,但是高俅有一點是任何人比不上的,那就是皇帝的信任,這在趙宋尤為重要。

宋軍能不能打?諸君可以翻閱史書自己看看,宋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但是由於趙宋得國不正,又經曆過五代十國的武人之亂,害怕武人作亂,不但大力打壓武人,甚至還在大軍作戰的時候,皇帝會用陣圖直接指揮戰爭,這就很扯蛋了,戰場情勢千變萬化,但是宋軍將領卻無權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而做出改變,隻能死板地執行陣圖,這樣的戰爭,就是韓信、李靖來了也救不了啊!

將從中禦製度始於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四年的滿城之戰,宋太宗派一位將領帶兵八萬,迎擊遼軍,預先“賜陣圖,分為八陣,俾以從事”。

按照陣圖打,哪怕是打輸了也沒關係;但是不按照陣圖打,那麼對不起,就算是打贏了,將領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這樣的製度扯蛋嗎?很扯蛋!能打贏了才怪!

曆數宋人的幾次大勝,基本上都是宋軍將領冒著萬死,違抗了將從中禦製度這才取得的。

比如震驚世人的唐河戰役大勝,那就是太宗的第一戰將李繼隆(太宗小舅子)違抗了將從中禦製度,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自由發揮,尋找戰機。

最終,靜塞鐵騎在李繼隆的親自率領下,大破鐵林軍等契丹精銳,甚至麵對皮室軍、斡魯朵軍、鐵林軍的三路圍攻時,靜塞鐵騎以少擊多,大敗三支契丹精銳鐵騎。

以三支精銳、十倍兵力圍攻一支宋軍,在宋遼戰爭史上是第一次,但結果卻是靜塞鐵騎取得大勝,“斬首萬五千,獲馬萬匹”,這是遼國興盛時罕見的一場慘敗,也打破了耶律休哥不可戰勝的神話。

陣圖作戰很扯蛋,但是軍中將領卻趨之若鶩,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隻要嚴格執行將從中禦製度,就算是戰敗了,也不用承擔責任。

太宗之後的曆代皇帝甚至連陣圖都畫不出來,那麼隻能任命信得過的文官以文製武了,就也屬於將從中禦製度,與臨陣賜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外行領導內行,那麼結局也很清晰了,雖然有個彆天縱之才,但是個人的力量在大趨勢麵前是微乎其微的。

高俅、童貫就是因為這個將從中禦製度被派往了西北前線。

將從中禦製度的弊端其實趙宋的相公們很清楚,但是還是那句話,利益使然!這是文官集團打壓武將集團的大殺器,文官集團又怎麼會輕言放棄呢?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了,在長生的誘惑麵前,新黨也好,舊黨也罷,已經摒棄前嫌攜手共進了。

這次朝廷將高俅、童貫派往西北前線,那是很有講究的。

童貫就不用說了,是趙宋宦官集團難得的知兵之人,師從李憲,對西北的將領很是熟悉。

高俅嘛,雖然缺點有很多,但是高俅很有自知之明,也舍得放權,當然了,前提是你必須給高俅帶來利益,不然高俅翻起臉來也很快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